暢銷小說《雙面膠》《蝸居》作者——六六:通透生活淡然寫作
“人活得自在得靠理智。人活得快樂得靠奢望。人活得失意是理智與奢望之間的落差。人活得絕望是因為你知道這個落差也許永遠不能彌合。”“婚姻關系其實跟菜市場討價還價差不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限,在有共同的做成一筆買賣的愿望下,就會你進一點,我退一點。”……在日前出版的隨筆集《妄談與瘋話》里,作家六六放言男女情感、妙談生活哲理、趣議社會熱點,其語言特色再次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靈動敏銳、活潑可親,體現著生活的智慧。用她自己的話說:“我不要聽光鮮亮麗模棱兩可的話,我不要小橋流水的婉約,就要大刀闊斧,剝皮見血的熱烈,句句是淚,字字見錐子。”
《雙面膠》、《蝸居》、《王貴與安娜》,由六六小說改編的都市情感劇一部比一部火,觀眾一邊看一邊忍不住討論,但討論的焦點并非在作品本身,而是由書中人物引發的同病相憐的感慨。“好故事是要貼近生活的。”六六直言,但她說的“貼近”不只是寫凡人瑣事這種選材上的貼近,“更重要的是,用貼近生活的語言講述你對生活的感悟。”在她看來,自己的小說所取素材都是日常所見的“青菜蘿卜”,之所以能夠成為登堂入室的大菜,關鍵在于經過了語言這道“高湯”的烹飪。
有人用“接地氣”分析六六作品“南北通吃”的原因:細節真實,小到人物臺詞、生活狀態,大到生活問題、社會焦點問題,讓觀眾感同身受,共鳴才能共情。人們詫異于她總是把握著時代的脈動,筆下的生活又總是活生生的。問及原因,她一直不變的回答是:“因為網絡。”
1999年,六六移居新加坡,一時找不到工作,就在網絡論壇里“溜溜”寫寫,“六六”這一筆名就來源于此。“在論壇里寫很自由,我的寫作不是自我欣賞型,就得邊寫邊看著有人‘送花’‘砸磚頭’,不然寫不出來。”她笑稱自己不是科班出身,草臺班子習氣嚴重。表現婆媳關系的《雙面膠》就是她“趴”在一些婆媳論壇里蹲點寫出來的。每天在家,她不走動的時候就在床上,在床上時都在上網。兒子在幼兒園,老師跟他講自己的媽媽是作家時,他不理解,只說媽媽是“躺家”——每天躺在家里。
“我知道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我在論壇里寫作的時候也會有‘粉絲’頂我,甚至指出小說里一些情節的硬傷,介紹我不了解的法律、房產之類的常識,強大的‘后援團’在支持我的創作。”在任何場合,談起小說及其創作,她總是一副輕松的口吻。少有人知的是,寫《蝸居》時,她在上海弄堂租房子,聽隔壁鄰居家為各種瑣事引發的爭吵;《妄談與瘋話》里大多擷取她在生活中感悟到的點點滴滴:去按摩,和按摩女交流,感嘆她們生活的不易;對快遞公司的惡劣態度非常氣憤,但又理解他們謀生的難處……而為寫作表現醫患關系的新長篇,她在醫院“潛伏”了一年,“我也有扮演患者角色的時候,我也和醫院、和醫生打過交道,我有我的感觸。但我想我站在患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一定是片面的,所以我一定要去體驗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六六喜歡她所從事的幼兒教師職業,喜歡孩子的單純和夢想,也想讓他們不受拘束地在愛中長大。而她也把“保持了孩童時期的原生態”作為自己寫作成功的主要原因。“我常常懷疑自己是否讓夢境停留在一個杜撰的空間,讓自己活得有個期盼,假想出不存在的伊甸園。人活著得靠理智,但人活得快樂得靠奢望。奢望就是我們與生倶來的呀。很多人活得失意了,是因為他們明白理智與奢望之間有落差,而我是那種知道落差但仍樂觀的人。天性使然吧。”
對生活樂觀通透的六六同樣諳熟寫作的市場規律:從出道到現在,她從沒跟人談過自己寫的劇本一集多少錢,“我都讓人家看我的市場價位定,我覺得一直很合理。以前差我的,后來都會補我,不補我的,基本就知道沒下回了。我想誰都不愿意放我走,市場杠桿的作用是最直接的。所以,我工作這么多年沒有任何經濟糾葛。患得患失沒有前途,包括‘錢途’。”
可對于為她帶來名利的寫作,她淡然視之:“我首先是一位母親,其次是一名喜愛幼兒的教師,最終,我才不得不承認,好吧,我是靠文字吃飯的作家。我對寫作心猿意馬,且走且看。我沒期望我的作品走高雅路線,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蝸居》簡介說的那樣,以筆墨抒發胸中的郁悶,本期望實現家庭和諧,不想無心插柳,數年信筆由韁,文字若能博君一笑,便算有所成。如果哪天我被冷遇了,我就踏踏實實做我的幼兒教師。”
記者陳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