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的老家在哪里?《三國志》說是“常山真定”。去年,“臨城趙云故里傳說”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由此引發石家莊正定與邢臺臨城間的“趙云故里” 之爭。如今,正定和臨城對“趙云故里”的爭奪已不再只是“口水仗”。近日,正定決定斥資修建“趙云故居”。而從臨城方面傳來消息,當地要搞“趙云文化主題公園”。(3月18日《河北青年報》)
從老子、李白故里之爭,到曹操、劉備墓地之議,“名人效應”下的攀親認祖行動早已司空見慣。有人士曾指出,歷史名人之爭實質上就是文化遺產維權的經濟博弈,此言非虛。在歷史文化資源助推旅游經濟發展的今天,一個文化名人的發掘足以讓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剎那間聲名鵲起。如此一來,“天下熙熙皆為此來,天下攘攘皆為此往”,不僅可以直接拉動旅游業的發展,還能為餐飲、交通等相關產業插上雙翅。近年來,“名人經濟”、“古墓經濟”之所以備受推崇也就在于此。
經濟水平的發展、知名度的提升,是現代城市管理者在規劃建設城市時所普遍追求的兩大指標。對于旅游產業依賴性強的城市而言,更是會想方設法挖掘特色旅游資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以此謀取商業契機、提振經濟發展。以四川江油為例,據報道,2003年江油市的旅游總收入僅為5億元,而自明確了“李白故里”的旅游品牌后,江油市圍繞“華夏詩城”做足了文章。2007年,江油市接待游客 34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3.26億元,旅游業已成為第三產業的龍頭。此種“名人搭臺,經濟唱戲”的如意算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只不過,令人焦慮的是,名人故里之爭的背后還需要墊付多少民生成本。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兩座城市之間爭搶同一個文化名人,互相比拼、較勁,金錢無疑就成為了最有力的話語資本。就如新聞中所說的兩地均斥資修建故居或主題公園,這只是表面上的看得到的行動,還有多少看不見的“金錢暗戰”正交替上演公眾不得而知。“二虎相斗,必有一傷”,兩個城市互爭名人,總有一個要會敗下陣來,而失敗的一方毫無疑問將“賠了名人又折錢”,這不啻為一座城市民生經濟發展不可承受之重。
不久前,同是為了推廣旅游,宜春不吝打出“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口號,結果招致各界詬病。相較而言,此種宣傳方式雖然惡俗了一點,至少它的金錢成本沒有爭搶名人那么大。寂寞的城市在“叫春”,而不甘寂寞的城市卻更樂于挑起名人之爭,但與“叫春”一樣,這也是它們吸引關注度進而攫取商業利益的一種生存方式。
周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