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捧土為陵
劉協病死的時候,曹丕已經死去好幾年了,這時的曹魏皇帝是魏明帝曹睿(叡)。
曹家對這位東漢末代皇帝、曹家的女婿還算厚道,以漢天子的規格和禮儀安葬了他,謚號孝獻皇帝,陵曰禪陵。和東漢大部分帝陵在洛陽附近不同,獻帝陵孤零零地在今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
260年,曹皇后與漢獻帝合葬禪陵。
據介紹,許昌市張潘鄉也有一個獻帝陵,稱為“愍陵”,這是個衣冠冢。劉協因曾居許昌二十五年,后人為表紀念而建陵,今僅存一長方形土臺。
日前,記者到禪陵采訪,發現陵園不大,也沒有帝王陵墓常見的石人石馬。陵墓有封土,不方不圓的,高約七八米,上面長滿了樹木及荊棘雜草。陵園的東側有座不高的孤山,山名古漢山,陵園所在的村莊叫古漢村。
在采訪曹操墓時,記者曾了解到曹魏時期提倡薄葬,陵墓沒有封土堆兒,獻帝陵為什么有這么高的封土?馮清長解釋說,據傳說,劉協死后山陽百姓紛紛前去送葬,人們用帽子、衣服盛著黃土倒入墓穴,堆起了山一樣的墓堆。當然,捧土為陵只是傳說。可能當時就有封土,漢獻帝雖然死在曹魏時期,但是以漢禮下葬的。
馮清長透露說,20世紀80年代,陵園東南角漢獻帝孫子劉康的墓曾被盜,他曾從盜洞進去過,墓室是用小青磚砌成的,墓內淤土很深,也沒有發現什么東西。
日本三姓源于山陽
日本有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家族,據說都源于修武,是漢獻帝劉協的后裔。
289年,劉協的玄孫劉秋襲爵山陽公,另一個玄孫劉阿知卻決定率其家族東渡扶桑。劉阿知率領他的兒子劉都賀及族人共2040人從修武到達山東登州海岸,從那里漂洋過海到達日本。他們最初居住在現在日本的奈良縣,后陸續有族人遷至岡山縣和其他地區,逐漸散布在日本各地。日本史書尊稱劉阿知為“東漢使主”,其子為“都賀王”。在今天日本的奈良縣檜前村和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頂,都有“阿知宮”,是后人祭祀劉阿知的場所。
后來,劉氏后裔分支分別被封姓為坂上、大藏、原田,繁衍至今,發展成為日本的望族。據說,日本人過元宵節、中秋節也是受了劉氏家族的影響。
馮清長說:近年來,不少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后人到中國祭祖,其中不少人專程到修武尋根謁祖。
獻帝陵正申報“國保”
第一代山陽公劉協死后,劉協的后代世襲山陽公,一直到西晉后期塞北少數民族南下建立政權,山陽公國于309年滅亡。
馮清長說:魏明帝派將作大將為漢獻帝營造了陵墓,置園邑,并設有“園邑令丞”專職進行管理。因為有山陽公國的存在,獻帝陵一直進行著比較好的管理。劉協的后人劉康和劉瑾也葬在了禪陵周圍。山陽公國滅亡后,各代皇帝每年都派使臣赴漢獻帝禪陵祭奠。
馮清長指著一塊碑告訴記者說,這塊碑立于清代雍正年間,內容是針對陵園被當地人侵占的情況,地方政府專門派人對陵園進行了整修、丈量,刻碑為證。
記者在碑文的結尾處清楚看到這樣一行字:奉委看守漢陵道人楊和順立石。
漢獻帝陵目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對獻帝陵進行了考察。
專家們認為,東漢帝陵只有劉秀、劉協兩座有確切位置,禪陵是豫北地區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在研究帝王陵寢制度中有其特殊地位,符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
2009年12月,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推薦漢獻帝禪陵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修武縣文化局副局長許松年告訴記者說,獻帝陵一旦申報為“國保”,將組織制定詳細的保護、利用規劃,逐步建成以漢魏文化為主體的漢獻帝禪陵文物保護旅游景區。
首席記者 張體義 文 記者 王建立 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