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京勝利閉幕。隨后,溫家寶總理應大會發言人的邀請與中外記者見面。在回答記者關于兩岸關系的提問時,總理提到了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他說:“在元朝有一位畫家叫黃公望,他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79歲才開始創作的,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傳,但我知道,現在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館,一半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半幅畫什么時候能合成一整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這讓我感慨良多。因為在今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我就向大會提交了兩半《富春山居圖》合成一幅進行展覽的提案。
元人黃公望是中國山水畫的一代宗師,他的作品“山川渾厚草木華滋”,被公推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富春山居圖》紙本,水墨,始畫于至正七年(1347年),于至正十年(1350年)完成,是黃公望最費心血的作品。該畫被視作黃公望的“第一神品”,位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它描繪的是黃氏晚年隱居于浙江富春山的所見。可惜的是,該畫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自1746年“無用師卷”深藏宮廷,《剩山圖》流寓民間,《富春山居圖》首尾離散,迄今達264年。1949年后,名畫一半在杭州,一半在臺北,分別也逾60年。名畫等珍貴文物的離散,是文明進程中的缺憾;中國古代先賢的結晶之作,也需要當代中國人用智慧來維護并光大弘揚。因此,我倡議,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成立相關機構,向浙江省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商借《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真跡,于今年,即《富春山居圖》問世660周年之際,在其誕生地富陽進行合璧展出。這次展覽如能成功,真堪稱兩岸在承繼中華傳統文明的共同使命感召下,一次名垂歷史的偉大交集。
此次展覽必將具有重要意義。《富春山居圖》是以人力而得的天成之作,曾因個別收藏家的貪欲而致損壞,并因歷史的原因而兩地分隔,但終因有責任感的機構與藏家悉心呵護,得以有序流傳,歷經戰亂而保存至今,使得我們有機會聚集各方有識之士的力量,讓名畫重新合璧。雖然是短短幾天,但足以彌補藝術史的一個缺憾,這是每一個有遠見的人都樂見其成的善舉。我相信,名畫合璧故里,也將與大熊貓赴臺一樣,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新焦點和里程碑事件,推動雙方進行更深刻的了解與互動。同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如果這次展覽能夠成功舉辦,也將成為辛亥革命紀念活動中兩岸交流的一大亮點。
我認為當前展覽實施的條件已基本具備。2008年,兩岸正式實現“三通”,日益親近的心態,以及經濟、文化高層次的交流,為名畫合壁展出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此前,已有臺北“故宮博物院”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商借雍正皇帝文物獲允,浙江省博物館雷峰塔地宮出土文物將赴臺中市中臺山博物館展出,這些重量級的文物交流,都為更重量級的《富春山居圖》合璧故里的可行性增加了砝碼。而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市三級政府對兩岸文化交流的鼓勵與支持,將保障活動的進程合法、高效、有序。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在有關部門的參與和指導下,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全力申請浙江省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兩岸文化界與政界高層的支持。為確保申辦與展覽活動安全、圓滿、成功,將在政府與文博部門的支持下,邀請相關機構和專家成立籌備組織,對名畫的展出、會議、安保、環境、接待等環節進行調整與提升,以滿足展覽和各項活動的需要。
作者:何水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