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文明產生起的那一天,人們就對地外文明開始產生興趣;然而地外文明探索(SETI)紀元是從1959年開始的——通過使用許多先進的射電望遠鏡陣列和計算機來掃描天空,科學家們花了整整50年的時間在尋找外星人。2009年9月,SETI迎來了它的50周年歷程。
總的來說,SETI總是處于主流天文學的邊緣,無論研究者們如何證明其科學上的嚴謹性,但SETI都無法逃脫這樣的命運:那就是同不明飛行物(UFO)及其信奉者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聯系在一起,然而又無法徹底否認人們對SETI的研究。
用希望鑄就、用信念支撐是SETI的特點。無論搜索整個銀河系要花費多大力氣,即使沒有搜索到我們想要的無線電信號,也不能因此排除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很可能意味著這些生活在宇宙中的生命體并不用無線電通信,但研究人員相信,地外生命不但會向外發射信號,而且還會有意將信號掃向地球。
指望地外文明搜索我們地球的這一愿望很可能會令我們失望。事實上在過去的70年間,地球上的雷達和電視信號的隨機混亂組合正以光速不斷地向外傳播,其中僅僅有一些短期的嘗試,朝向其他星球發射信號——而每一次嘗試都喚醒了外星人入侵的概念。
可想而知,許多在精神上支持SETI的科學家會以追逐更多的正面數據為天文學的目標,盡管政府似乎不愿意資助這項毫無產出的項目。然而一個小型的SETI是值得支持的,特別是如果該研究成功的話,那么它將有著巨大的含義。
幸運的是,許多富有的技術專家和一些私人捐贈者愿意資助這項研究。2009年夏天,微軟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資助建立的艾倫望遠鏡陣列(ATA),已經在加利福尼亞開始用它的42個蝶形天線掃射天空。這個陣列的靈敏度能捕獲到不同頻率的信號,進而顯示來自于地外文明的信號距離我們有多遠。
在1960年的首次嘗試中,僅使用了一個無線電頻率,而現在的艾倫望遠鏡陣列可以同時監聽上億個頻段。隨著技術進步,搜索速度(在恒星系統中所能搜尋的無線電多波段頻率的比率)同計算機性能呈指數級提高。此外,艾倫望遠鏡陣列的研究者們正在解決處理巨大的、多陣列計算的挑戰。如果這項技術突破,不僅能使整個射電天文領域受益,且能為未來建立巨型望遠鏡陣列奠定基礎。
相對于50年前,目前SETI的主要任務之一——搜尋類地球行星——變得更加可行。或許在未來的幾年里,天文學家們將會找到一顆同地球相似并圍繞其他恒星公轉的行星,并通過來自該行星的大氣光線進行分光研究,以此了解這顆星球上是否存有生命的足跡?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還是甲烷?它的一天有多長?氣候如何以及有大陸和海洋嗎?在未來的10年里,通過望遠鏡的探測,科學家們將能夠揭曉這些問題的答案。
此外,尋找宇宙中其他星球上生命存在的間接證據也同樣重要。這些星球很可能存在與我們人類不同的智慧生命,這就需要不同方式的地外文明探索。人類是否要向其他類地行星發射信號?這是另外一個論題。但我們至少應該讓艾倫望遠鏡陣列能夠探測到來自這些類地行星的信號。地球可以拒絕“開口”,但是不應當連“耳朵”也堵上。(本文是《自然》雜志的社評 鄧雪梅/編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