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增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文化產業的發展應立足當地實際,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揮本地優勢
-歐陽黔森代表(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在的文化市場不夠規范,產業結構不合理,影響了文化產品質量的提升
-王興東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文化產業從業者要克服浮躁心態,深入生活,貼近群眾,真正沉下心去認認真真做東西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之時,我國電影業卻空前火爆,影片數量、觀眾人數和電影票房創近10年新高。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總產值大約為6000億元,就業人數超過1200萬人。以影視產業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在我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中獲得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如何讓文化產業這把火越燒越旺?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有特色,有質量,就有市場
據統計,目前幾乎全國所有省份都在制定和實施自己的文化強省戰略,都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而文化又是非常強調特色和個性的。在各地文化產業方興未艾、各種文化產業項目大干快上的時候,如何差異化發展,避免千人一面、同質化競爭?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丹增委員認為:“文化產業的發展、藝術作品創作、文化人才培養,都應立足當地實際,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揮本地優勢。”如云南最大的資源是民族文化,25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發展文化產業就要注重結合這些特色。
“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要避免重復、復制。比如當前國家提出扶持動漫產業,現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動漫產業,這就容易走上過去經濟建設中出現的重復建設的老路,會造成投資過大、秩序混亂的局面。”丹增說。
“貴州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黔東南的侗族大歌、水鼓舞,黔西南的八音座唱,彝族的阿西里西,都是中國的好民歌。把它給挖掘出來,把資源、力量整合起來,然后提升創意,就能形成產業。”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歐陽黔森代表說,“關鍵是要把特色挖出來。只要有特色,有質量,就有市場。”
用精品力作去贏得觀眾
歐陽黔森認為,當前文化產業的發展既有機遇也面臨挑戰。“機遇就是我們人多,市場大,擁有多元化、多層次的欣賞群體,只要你做出來,就不愁沒人看。”
但也恰恰是因為市場大,許多文化產業從業者不重視產品質量。“有些影視劇質量不行,老百姓就不買賬。每年在國家廣電總局備案的電影有800多部,能拍出來的三四百部,能最終進入院線的,老百姓自己買票去看的卻不是很多。這意味著我們投下去的那么多錢都打了水漂。”歐陽黔森說。
歐陽黔森認為,現在的文化市場不夠規范,產業結構不合理,影響了文化產品質量的提升。“比如,演員片酬過高,有的演員一集片酬要15萬、20萬,導致劇組難以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劇本和制作當中,影視作品的質量當然難以提高。”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委員認為,藝術作品是以質論成敗,不是以量論成敗。“文化產業從業者要克服浮躁心態,深入生活,貼近群眾,真正沉下心去認認真真做東西。”他說,“藝術質量的提升在于作家的責任、真誠的態度、對藝術的忠誠。你被生活所感動、被時代所感染,才能創造出感染時代的作品。現在我們一些文化工作者缺少對生活的這種認知和感動。”
打擊盜版,保護核心創意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個人的創意和個人創造的智力成果成為產業競爭的核心要素。因此,各國無不把保護知識產權視為確保經濟發展的命脈。
王興東說:“文化產業的核心是版權經濟。世界上凡是發展文化產業比較好的國家,都是在打擊侵權和盜版的問題上最果斷、最堅決、最徹底的。一部影片的投資動輒上千萬,如果一出來就被盜版的話,企業就無從談發展。文化產業要發展,打擊侵權和盜版必不可少。”
丹增建議,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藝術的繁榮,文化的立法工作應該提到一個重要的議事日程上。
“過去文化沒有作為產業來抓,對文化的知識產權沒有非常規范化的規章,更沒有好的立法工作,以至今天侵權活動屢見不鮮,這對整個文化藝術的繁榮和文化產品的創作是非常不利的。”丹增說,創作者的積極性受到傷害,同時一些優秀的作品也被任意改編,變得支零破碎。應當加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用法律來規范產業的健康發展。
記者 劉陽 張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