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同學會舊址變酒吧,東山名園逵園一度淪為流浪漢之家,明園的一棟紅樓裝修到一半堆滿建筑垃圾幾成“爛尾”,隅園內被新業主砍樹挖坑,沙面北街43號成危房已多年……連續發生的各級文物保護建筑單位,特別是私人所有的文物建筑被破壞,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是文物保護單位,為什么還是逃脫不出被拆、被破壞的命運?
針對此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的專家和管理部門發現,目前廣州市文物保護還存在不少問題,要把文物建筑保護好,還需要走一段很長的路。廣東省文物局局長龍家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已計劃在2011年底設“全省文物電子地圖”,將文保單位的地點、說明等標在地圖上。這個地圖將來要提供給規劃、國土等相關部門,一旦涉及到出租、房產轉讓等,必須征求文物部門的同意。
粵劇名伶故居:
在拆與不拆之間游走
地址:西關第十六甫西二巷23號
現狀:根據恩寧路規劃方案,這棟故居即將被拆除,原址將復建西關大屋或改造成綠地,但建筑保護專家表示此樓還可住50年,業主希望能保留。
位于廣州西關第十六甫西二巷23號一棟兩層半高的房子,也是建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它曾經是著名粵劇名伶張活游的故居。而根據恩寧路規劃方案,這棟故居即將被拆除,原址將復建西關大屋或改造成綠地。
昨日晚上,張活游的女婿葉兆柏帶領記者進入這棟房子的二樓,屋內也是中西合璧式的結構:屋內的窗戶結構屬于西式的菠蘿魚鱗結構,不但堅固,而且散熱、保溫、透光性能都非常不錯;而客廳地板是進口柚木鋪成,飯廳的地板則是用進口瓷磚所鋪,“我可以保證說,我岳父在1950年購買了這棟房子之后,屋內就完全沒有裝修或改建過,甚至連翻新都沒有翻新過。”除此之外,葉兆柏還告訴記者,屋內的絕大部分家具,也是他岳父留下來的。
“折騰了兩年多了,現在還不知道拆還是不拆。”據葉兆柏介紹,“再說,湯國華(嶺南建筑保護專家)之前也說了,這棟房子至少還能住50年。” 葉兆柏認為,拆掉粵劇名伶的故居是非常可惜的。
逵園:
曾經是流浪漢的家 業主自掏腰包修復
地址:東山口恤孤院路九號
現狀:新業主買下后,自己掏錢找了專門的修復古建筑的施工隊來修葺;目前房屋外貌和內部結構均保存原貌,業主請的看守人和業主母親居住在此。
位于恤孤院路九號的逵園,從門口看,外墻和窗戶還是保持了原來的樣子,只是外墻一些紅磚的顏色深淺不一,“顏色深的紅磚就是后來修葺時重新砌上去的。”目前長期居住在逵園內并負責看守房子的唐姨告訴記者,除了重新修葺外墻和鋪設地磚、重新油漆之外,屋內的結構均沒有改變,“屋內的樓梯、壁爐等等都是原汁原味的,甚至還沒有翻新維護過呢”。
據唐姨介紹,逵園是在1998年前后被現在的主人蘇小姐買下來,但卻一直都丟空,附近的流浪漢經常進入逵園“借宿”,天冷的時候甚至在屋子里生火,“2003年,我來的時候,逵園內的庭院早已一片狼藉:野草雜生,死老鼠死蟑螂等隨處可見,而且到處都是爛泥。一樓內一間房還被流浪漢挖了一個大坑,并且在里面生火取暖,把墻壁都熏得黑黑的。”
逵園的主人蘇小姐表示,2004年修葺逵園時花了不少心思,“為了保持原貌,我還找了專門的修復古建筑的施工隊來修葺,然后又找工匠訂造和原貌一樣的窗框和門,還專門訂造了一模一樣的瓷磚,才把逵園的外貌恢復”。
明園:
紅磚樓被破壞
10多年沒人理
地址:東山區培正路12、14、16號的明園(一說位于恤孤院路)
現狀:明園牌坊后的建筑是上世紀90年代新建的現代建筑物,真正屬于明園古建筑的樓宇,一棟殘破,被業主用作出租,另一棟被新業主買下后,10年前裝修時被有關部門叫停,于是一直荒廢,室內只剩建筑垃圾,完全沒有古建筑風貌。
明園,位于東山區培正路12、14、16號的明園(一說位于恤孤院路)。記者去到恤孤院路12號附近看到,寫著“明園”的牌坊就立在路邊,不過,牌坊內的建筑均屬于上世紀90年代的建筑物。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街坊帶領記者穿過牌坊,繞過明園庭院內的一座白色建筑物,兩座三層紅磚樓房就藏在該棟白色建筑物后面。靠近白色建筑物的一棟紅磚樓目前仍然有人居住,其三層均被業主出租,其中一樓就租給了一家攝影工作室。
而明園的另外一棟紅磚樓建筑完全處于荒廢狀態。該棟建筑物上的窗戶、屋內的門被全部拆下來。屋內已經看不出任何建筑結構或者特點,被拆卸下來的窗戶和門被隨處擺放,鋪了一層厚厚的灰塵,而裝修用的水泥和磚塊也是隨處可見。
目前明園的代理人旗姐告訴記者,馬路邊能看到的白色樓房是1993年建成的,現在是一所英文培訓學校;而現在租給攝影工作室的那棟是明園內保存得最好的一棟建筑了;被拆得亂七八糟的一棟,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更換了新業主,新業主想重新裝修,但工程剛開始就被有關部門叫停了,房子就這樣被廢置了,既沒有恢復舊貌,也沒有繼續裝修。
沙面北街43號:
成危房已多年
地址:位于沙面的沙面北街43號
現狀:門前的拱形外廊由12根木柱支撐,建筑四周已經被鐵欄隔開,成為“禁區”,早在2001年就被定為危房,一直沒有修葺。
1997年,國務院將沙面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區。在沙面建筑群中,沙面北街43號則是目前廣州市內為數不多屬于私人擁有的文物保護單位。但該棟建筑已經可以用“危房”來形容:門前的拱形外廊立著12根木柱,支撐著二樓的樓板,外墻的窗戶也是搖搖欲墜,為了避免行人走近建筑發生危險,該棟建筑四周已經被鐵欄隔開,成為“禁區”。
43號建筑的門墻上貼有多張《安全警告》,例如“臺風將至,嚴禁靠近危房”等,它早在2001年就被定為危房,但一直沒有修葺或者加固。“據說修葺方案已經通過相關部門的批復了,估計很快就可以對建筑進行修葺。”附近一居民告訴記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