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月十五央視春晚(以下簡稱春晚)優秀節目評選結果即將揭曉之前,對春晚節目優劣的品評早已如火如荼。從被網絡廣泛轉載的《虎年春晚的十大敗筆》到某媒體發起的“央視春晚最爛節目評選活動”,言辭激烈的批評似乎蓋過了寥寥贊美之聲。
也許是“愛之深,恨之切”,虎年春晚被指責整體無創新,無非歌舞、相聲、小品、雜技、魔術幾種表演樣式,具體的節目編排也存在諸多不足:一些春晚“保留節目 ”受到質疑。一向走紅的趙本山的小品表演首當其沖,被定了幾宗“罪”——《捐助》節目被植入了廣告,商業色彩太濃;趙本山等演員的表演庸俗老套;丑化弱勢群體,忽悠百姓。劉謙的魔術表演也因為疑似“托兒”的存在而被人指責是“演了一場話劇”。小品《家有畢業生》只是依靠蔡明獨撐場面。同時,新人新作的推出也沒有被廣泛認可,相聲《大話捧逗》“聽”起來像小品,可見相聲日漸沒落,等等。甚至整臺春晚被全盤否定:“一個低劣的導演,一場拜金的晚會,一副老套的眾生!”
春晚已經舉辦了20多年,春晚的內容、框架不再新鮮,面臨的質疑和批評自然越來越多,春晚的節目內容、表演形式、導演和演員都成為關注焦點,可以說,對春晚的批評多是出于善意,奔著盡善盡美的方向和目標,找出問題與差距。然而不容忽略的是,人們過于或急于“盡善盡美”,對批評對象有時不免吹毛求疵,以偏概全。
如前所述,批評《捐助》植入廣告太多,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僅憑說了幾句“寡婦”,就被定罪涉嫌侮辱特殊群體,則十分牽強,何況也不該否認小品提倡救助貧困學生的積極意義。又如《家有畢業生》,“就業難”是一個讓人感興趣同時也讓人稍感沉重的話題,應該承認小品反映了一定的現實生活,盡管節目編排存在一些缺點。實際上虎年春晚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從高科技聲光電技術的運用上講,春晚舞臺堪稱上乘之作。另外,節目倡和諧之美。小品《不能讓你走》、《我心飛翔》、《五十塊錢》都取材自現實生活,親切真實又讓人為真善美的精神所感動;舞蹈《民族歌舞大串燒》、《跳春》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神韻。
近年來,關于春晚的價值以及是否應延續的討論一直在進行。批評春晚,是因為它是一臺獨特的晚會。作為“ 文化年夜飯”,它的演出規模、演員陣容、播出時長和海內外觀眾的收視率不同尋常,堪稱綜藝晚會之最。規模和影響力無與倫比,其承擔的責任之重和期待之高也無與倫比。由此我們應該清楚:春晚無論怎么做,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其實人人都明白任何事情都無法盡善盡美,但還是忍不住對春晚做盡善盡美的要求,或者說苛求。
另一個需要面對的現實是,在文化選擇和審美趣味已經多元的時代,反思春晚的問題,改革春晚的節目內容和表演形式,打破節日娛樂被統一和被主宰的狀態,也是一種幸事。其中的關鍵理應是研究文藝創新的新路,為更多的文藝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環境。
評春晚,要客觀,既要肯定成績,也要找出不足,本著這種精神,我們呼吁善意的批評,展望春晚及當代文藝美好的未來。
劉 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