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外交官吳建民獻出“文化錦囊”
走出去,重要的是知己知彼
通過一些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主流文化反映出來,是當前及今后應努力的方向
言論固然重要,但行動更重要。世界對中國的認識,說到底是從公民行為、企業行為與國家行動來達到的
編者按:1月18日至22日,本版推出“問計·文化走出去”系列報道,分別選擇了出版界、電影界、動漫界及演藝界一批文化企業“走出去”案例,與更多正在和即將“走出去”的中國文化產品生產企業分享心得,出謀獻策。報道發表后,受到熱烈歡迎,一些文化企業老總也紛紛加入“問計”、“獻計”的互動中。
特別感謝的是,我國資深外交官吳建民也來積極獻計。在此,我們以訪談形式發表他的見解,希望能引起大家更深的戰略思考。
先要正確認識自己
記者:前不久,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中央領導再次要求“積極開展對外宣傳和對外文化交流,努力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使我國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有較大提高”。所以,也有一種說法,2010年,對于中國文化走出去又是關鍵之年。
吳建民:的確如此。因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繼續提升,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我們將比以往更迫切地關注文化輸出與國家形象塑造;還因為,2010年,中國將迎來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一系列大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問計”,需要“獻計”。因為,如何讓文化走出去,對中國來講還是一件新事,有一個摸索過程。我們需要不斷總結,思考到底用什么方式才能讓對方比較好地接受。這方面一定要客觀,實事求是,不能主觀想象。
我們在文化上的準備,坦率地說,不夠。盡管不少學者也在積極向西方世界介紹中華文化,但總的印象還是支離破碎的。中華主流文化的對外輸出,目前講得還比較少。即使有,由于介紹得過于“專業”、“厚重”,國外讀者也不一定有時間看。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通過一些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主流文化反映出來。這是當前及今后我們應該特別努力的方向。
記者:您的意思是:要樹立中國形象,重要的是先認清我們自己?
吳建民:的確如此。構建中國的主流文化,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重要職責,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先要好好總結和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樹立起形象。比如說,當代青年的楷模,應該是那種能把中國和世界文明的成果很好結合起來的。
光講“原則”引不起大興趣
記者:過去一年,中國文化“走出去”可謂動作連連,像法蘭克福書展、歐羅巴利亞藝術節,等等,都是大手筆。這些舉動在國外收到什么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您接觸的外國朋友較多,聽到什么反映?
吳建民:法蘭克福書展,我去了。我覺得,中國能成為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本身也是中國地位的顯現,同時也反映出外國有了解中國的愿望。我接觸到的人,對這些活動效果反映總體都不錯,但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比如法蘭克福書展上的中文出版物,效果不太理想。展出的中國小說很多,但能引起外國讀者興趣的,甚至比較喜歡的,找不出幾本來。
大家反映不錯的,是《狼圖騰》的外文版。還有一本由美籍華人寫的《打工妹》小說,也有不錯銷售。這本小說講的是:一位家在農村的青年人,通過自己的奮斗,上了大學,成為白領后,把父母從農村接到城市。這樣的故事,數以萬計。為什么會引起外國讀者的興趣呢?因為它真實地反映出了中國,反映出當代中國人的特點:在困難面前,不頹唐,勇于奮斗,勇于改變自己的命運和現狀。外國人很感興趣,因為他們從中能找到今天的中國快速發展的原因,認識到中國人不是庸庸碌碌,安于現狀的。讓人家感興趣,不要光講一些原則,而是可以多用些生動的故事。
記者:在這個交流過程中要注意哪些技巧?
吳建民:知己知彼。前面提到了“知己”。那“知彼”是什么意思呢?人家對什么問題感興趣,它的疑問在什么地方?解決人家的疑問可以我們自己做,也可以和人家合作,外國人也試圖解釋。
其次,要少點“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我們的成功,也得益于整個世界的變化,全球的進步。中國的發展,還與亞洲的崛起密切相關。我們處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階段。天時,就是世界變化、時代變化;地利,是因為我們在亞洲,亞洲在崛起,日本、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國家聯盟、中國、印度,在不同階段掀起發展浪潮,這是有相互聯系的。
不能孤立地看一個因素,而要看到外部的環境變了,要看到我們的變化是與整個世界變化相互適應的結果。以這樣的眼光看待,就會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也比較符合實際。
言論很重要,行動更重要
記者:今天的中國已經漸漸步入世界舞臺的中心。隨之而來的國際不和諧音也在增多,怎么看待呢?
吳建民:成為中心,人家就注意你,對你評論多,批評你多,贊揚你也不少。我認為這時要有平常心。
我們走到中心的速度比預期的快。我們走到中心,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所以中國人也要回報世界。
有兩種心態不行。一種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另一種,就是對人家的批評非常計較,每一點都要反駁,不必要。哪一個處在世界中心的國家,不是被人家橫挑鼻子豎挑眼睛的?你要比較平和,什么話都可以聽,這個心態很重要。
毛澤東曾說過,中國應該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我覺得,中國人的生活不能只考慮自己,要愛祖國要愛人民,還要向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要有正確的心態和長遠的胸懷。這“胸懷”指什么?就是“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
記者:從事外交工作這么多年,您覺得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最應體現在哪些方面?
吳建民:行動。言論固然重要,但行動更重要。講得很漂亮,行動不是那么回事,別人就會認為,這原來是騙人的。
中國人一定要注重用行動來展現形象、體現文化,這包括國家行為、公民行為、公司行為,等等。公民到海外旅游,要講文明,尊重他國人民的風俗習慣,而不要像暴發戶一樣“老子現在有錢了要顯擺”,讓人覺得你這個人沒有文化,素養太差。企業在海外發展時,也要講究與當地“互利共贏”,否則,只計自己得利,不管他人權益,會傷了別人,最終也影響自己發展。
記者 董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