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fā)“劉備墓”
工程已停下
據(jù)悉,彭山縣旅游局確實制訂了一個《彭山縣漢昭烈帝劉備墓規(guī)劃方案》,明確皇墳為劉備墓,將皇墳周邊旅游景點納入開發(fā)規(guī)劃。但彭山縣涉及各部門均表示“ 該方案基本就沒實施”。方明說,劉備墓成都說、奉節(jié)說、彭山說都有一定道理,文博部門雖然不參與討論,但當?shù)芈糜蔚炔块T在嚴格保護文物的前提下也可以開發(fā)利用。
《彭山縣漢昭烈帝劉備墓規(guī)劃方案》上,彭山縣旅游局等部門已對彭山劉備墓室旅游景點作出一個規(guī)劃方案,方案稱,將突出“劉備墓”,全面開辟和展示新的三國文化游覽景點。
在規(guī)劃方案上,已經(jīng)明確提出將在距彭山縣城20公里、成都30公里、黃龍溪3公里的彭山縣牧馬鄉(xiāng)東北部蓮花村的金陵埂首打造“劉備墓”景區(qū),整個景區(qū)以 “劉備墓”為中心,環(huán)形圍有長廊,前方是3000平方米的祭祀廣場、劉備祠堂和占地10畝的劉備牧馬廣場等,預計總投資1500萬元。
隨后,記者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網(wǎng)站上,也看見一個發(fā)布時間為2007年、建設單位是彭山縣旅游局的劉備墓綜合開發(fā)項目。1月12日16時許,有記者致電彭山縣旅游局副局長郭平,郭平在電話中稱,以前是出過這樣一個方案,想將其包裝推出。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便沒有再列進彭山縣旅游規(guī)劃,只是將其作為一個遺跡保護,以前開工的工程現(xiàn)在已經(jīng)暫停。
首席記者 丁香樂
成都武侯祠:我們才是正宗
位于成都市區(qū)武侯祠內(nèi)的劉備墓距離彭山“劉備墓”約40公里。面對“小兄弟”的挑戰(zhàn),劉備墓成都說代表人嗤之以鼻,拒絕接受記者采訪,不屑于回應。
位于成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侯祠內(nèi)諸葛亮殿西側,有一座石砌墓塋,封土高12米,周長180米,占地約3畝。墓上綠草茵茵,陵周柏樹森森,有磚墻繞陵一圈。陵前有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所立“漢昭烈皇帝之陵”石碑一通,清康熙七年(1668年)石刻“漢昭烈之陵”橫額一塊嵌在圍墻上,陵墓前有寢殿、過廳、照壁等建筑物。
統(tǒng)計顯示,近幾年武侯祠年均接待游客200萬余人次,劉備墓是重中之重的景點,墓前有保安晝夜值守。記者昨日現(xiàn)場隨機咨詢10位游客,8個人表示不知道劉備墓還存在彭山說,對武侯祠“劉備墓”有衣冠冢一說均表示驚訝。
武侯祠博物館宣教部負責人表示,知道彭山挑起的劉備墓之爭,近來已經(jīng)有很多記者前來要求進行采訪。彭山只是一個縣,武侯祠博物館不會回應幫他們進行炒作。武侯祠博物館文物陳列研究部負責人介紹,1986年時就已發(fā)掘證明,彭山“劉備墓”不過是一座明代墓,彭山方面純粹就是炒作。劉備墓在哪里,沒有談頭,更沒有新聞價值。
成都媒體:彭山“劉備墓”是一廂情愿
據(jù)介紹,1995年4月,四川省冶金地質(zhì)勘測局605勘測隊采用電阻率對稱四極法對彭山“劉備墓”進行掃描,證實可能是個巨大古墓,墓道走向為南東,墓體四圍為石塊壘砌。但成都媒體報道認為,彭山“劉備墓”疑點重重,只是彭山方面一廂情愿。
A、彭山人稱“劉備墓”在彭山牧馬鄉(xiāng)蓮花村皇墳處,雖然歷經(jīng)盜墓賊頻頻光顧,但是為何至今未能有一件可以證明劉備墓在此的實物?
B、劉備去世后天氣炎熱,即使從奉節(jié)轉運到成都,至少36天。如果再經(jīng)黃龍溪轉運到蓮花村,至少十天,很難做到尸體不會腐爛。
C、這座皇墳總面積達100多畝,全是由墓磚、墓墻、數(shù)十噸一塊的灌縣石和石灰、蛋清、黃泥混合夯筑而成。按照當時的施工手段及進度,這些至少需要數(shù)十萬民工苦干一個月以上,當時,哪來那么多石灰、蛋清?哪來那么多黃泥之類的東西?如此巨重的石頭又是怎樣從數(shù)百里之外的地方運到蓮花村的?
記者手記
彭山爭的不是墓,爭的是游客
本報記者趕赴奉節(jié)、成都和彭山追蹤“劉備墓”,我感覺四川人更善于營銷自己家鄉(xiāng),知道巧妙挑起學術之爭為其服務。
劉備墓到底在哪里?記者統(tǒng)計重慶學界十余位專家觀點,發(fā)現(xiàn)堅持、傾向、否定奉節(jié)說的各占1/3,謹慎保守,不肯多說一句。相反,四川專家都認定劉備墓就在自家那里,幾乎沒人贊同奉節(jié)說。彭山說雖然早已出局,當?shù)匚牟⿲<乙廊粓酝,熱情為記者的采訪服務。
彭山一位領導見記者合上采訪本,這樣說了一句:劉備墓到底在哪并不關鍵,關鍵是你得讓人家知道劉備墓可能在你這里。
看著武侯祠前各國游客熙熙攘攘,記者有些明白彭山為啥挑起劉備墓之爭了,也理解奉節(jié)文史家李君鑒“我們重慶人太直太實,不會說莽話”的嘆息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