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6日電(蒲波) 15日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迅在北京大學做“曹操墓”講座時談到,考古結論出錯是可以糾正的,對曹操墓的期望不能太高,因為出土的文字資料實在太少。
講座一開始,王迅教授就談到要給學生講一個“無剪輯版”的“曹操墓”。從河南省文物局“確認曹操墓”的消息報出以后,“竇爾頑”(王迅)就堅持在北大未名BBS點評“曹操墓”的相關證據和新聞報道。日前,王迅與其他考古專家赴電視臺參與“曹操墓真偽”論辯,但是“考古專家的分析”在播出版的節目中被剪輯掉許多,以至于反方的質疑更加引起觀眾的注意。
在此次北大“曹操墓”的專場講座中,王迅教授論證了“安陽西高穴大墓是曹操墓”這一結論的可靠性,也很幽默地談到新聞報道中關注的安徽、河北“爭曹操”的問題。他說,有人說考古學是冷門,我覺得不冷。曹操墓就是例子,誰都想插句話,考古學家講的話,外行也來質疑。關心是好事,但是給考古學界也造成了更多的無奈。大家為什么不質疑秦始皇陵?很奇怪。
對于外界普及關心的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女性遺骨的身份問題,王迅表示,這對于學術來說,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學術研究不關心哪個是大老婆,哪個是小老婆。不過,王迅指出,人骨鑒定還是有一定的可靠性,不會把30多歲的人的骨頭判斷成60多歲的。他解釋到,一般來說,越大的墓,遺骸保存越不好。比方如,貴族棺槨大,空氣多,遺骸保存就不如直接夯土葬的平民,容易腐化掉。另外,“老朽”也就是“老了就朽”。去世老人的骨頭在同等條件下不會有年輕人的骨頭保存好。
在互動環節,有不少學生問到“曹操盜墓”“曹操墓被盜”“曹操墓中石牌字跡”等問題。王迅講到,曹操設立摸金校尉,這也不是正史記載的,是陳琳寫給袁紹的檄文中講到的。曹操墓雖然“不封不樹”,但處于高地,一看還是很明顯,而且至少曹魏時期是不會被盜的。在漢代,有生前造墓的,但沒有生前刻碑文等的,死后下葬時間有限,可能著急石牌刻字就會潦草,所以不能以“石牌字跡潦草”來質疑“曹操墓”。
當學生把“考古學家”和“盜墓賊”關聯在一起時,王迅很幽默地說,考古做調查,公安有意見“到處立桿方便盜墓賊”。他講到,《文物法》能限制考古人員的行動,卻很難限制盜墓賊。盜墓現在是智能化、武裝化,一條龍服務,盜掘非常嚴重。學生繼續問“墓里沒有防盜措施嗎”,王迅說:“墓里肯定有毒氣,因為有朱砂。一般古代墓葬的防盜措施就是積石積沙。至于弓箭類,即使有,也保存不到現在。”
有法律系學生問到,目前“確認曹操墓”有何價值?結論如果出錯,考古學有沒有糾錯機制?王迅回答說,考古結論出錯,也是可以糾正的。另外,他一直認為對曹操墓的期望不能太高,因為出土的文字資料實在太少。安陽“曹操墓”雖然引起公眾的巨大興趣,但是從學術的角度講,對于正史的補充意義不如考古發現其他大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