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持續成為輿論熱點。14日,在北京舉辦的2009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論壇,專門邀請安陽西高穴大墓發掘主持人和國家級考古機構的一線專家就墓葬形制、年代、出土人骨及相關出土文物進行分析。
對于引起爭議的那座東漢大墓,這次沒有稱其為“曹操高陵”,而稱為“安陽西高穴大墓”,是一個可喜的變化。考古是一門科學、嚴謹的學問,也是一個“證實”或“證偽”的過程。對于一段時間內得出的結論,后續發現的證據或將“證實”或將“證偽”。對于此前“確認”的“曹操高陵”,同樣如此。
學術界還在爭鳴不休時,急于下“斷語”,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即使有了所謂“六大證據”,即使“經鑒定男性遺骨的年齡在60歲左右,和魏武帝曹操去世時60多歲的年齡相符”,能否確證此墓主人是曹操?再斬釘截鐵的聲明都無法代替進一步的研究。
然而,此前河南安陽市文物局一位副局長公開聲稱:“曹操高陵認定的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在14日所舉行的論壇上,安陽西高穴大墓發掘主持人潘偉斌仍表示:“此墓的墓主人為曹操,其墓葬為曹操的高陵。”與此相對,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說,“這個會議不是新聞發布會,也不是所謂的最終認定,最終認定和由誰來認定,最后我們會有一個交代”,對安陽西高穴大墓“社會關注度超出了考古專家的預想”。
對“曹操墓”真偽,采取科學、嚴謹的態度,并不是要否定“墓主的身份基本確定”。既然是“基本”確定,那就不是100%“確定”,就不能把話說滿、不留余地。對于現存的爭論,地方官員急于就一方觀點表態不僅多此一舉,而且可能傷及政府管理部門的公信力。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現象近年來在一些地方不斷上演,遺跡、故里、墓地等紛紛成了吸引眼球、大搞旅游開發的噱頭。“曹操高陵”剛被“確認”,當地有關部門便準備借此打造旅游景點,并著手規劃建設“博物館”,據說收益“每年可達4億多元”,而另一些地方或者聲稱發掘當地的“曹操墓”,或者要與安陽“聯手打造曹操旅游文化區”。考古和文化一旦成了某些地方借機博取GDP的道具,一些“斷語”的可信度不免也要大打折扣。
□黃冠(新華社記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