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掘出曹操高陵。之后,有關曹操墓的真偽之辯也逐漸成為公共話題。
有關曹操墓真偽的爭論仍在繼續,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不能否認這場爭論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三國歷史及考古的關注。
據史料記載,曹操死后葬在了他的發跡之地鄴城周圍,也即今天的河北邯鄲臨漳、磁縣,河南安陽一帶。
作為曹操發跡之地及主要疑冢分布區域所在的河北,三國文化保護與開發及考古的現狀如何? 1月 7日,記者進行了實地踏訪。
從關注曹操墓真偽到關注鄴城文化
“我們那兒可以說是曹操的‘老家’了,無論這個墓真假如何,在歷史上鄴城都是曹操的根據地,希望借這次事情讓鄴城也名氣大些。”
1月7日下午,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掘現場,一位來自邯鄲臨漳縣鄴鎮的村民不無希冀地對記者說。
歷史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征戰一生,曾經盜過墓的他提倡薄葬。曹操在臨終前作《遺令》,內容為:“吾死之后,葬于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鄴之西岡上”,鄴,指的是鄴城,今在河北邯鄲臨漳一帶,是曹操的發跡之地。東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擊破袁紹,攻占鄴城,開始營建鄴都,作為他在北方的重要根據地。“曹操墓的真偽之爭形成熱點是件好事。”邯鄲市歷史學會會長、曹操墓研究專家劉心長教授認為,這會引起社會各界對鄴城文化的關注。“考古一直是比較邊緣的工作,沒想到今天這么引人關注。”我省文物研究所的徐海峰認為,曹操的“名人效應”是社會廣泛關注曹操墓的主要原因。“由此如果能引起對鄴城文化的關注與保護開發,也是一件好事。”
三國勝地鄴城曾輝煌370年
鄴城,位于我省臨漳縣西南,今名鄴鎮,距縣城18公里。
臨漳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王福生是土生土長的臨漳人,他已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鄴城遺址工作了21年。“要了解曹操墓,必先了解鄴城。鄴城在中國歷史上輝煌了370年之久。它是三國勝地,六朝古都。”1月7日,在鄴城遺址的辦公室里,說起鄴城,王福生仿佛忘記了天氣的寒冷,臉上泛起紅光。“曹操在鄴城經營了十六年,他在此練兵屯田、興修學堂、禮化百姓,這里是他平定群雄、稱霸中原的基礎。” 王福生介紹說。“鄴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城市,它首創了中軸對稱的建城模式。這種城市建筑風格影響了中國隋唐的長安城、洛陽城,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以及元明清三代皇城———北京城,是中國都城史上的建筑典范。”
王福生告訴記者,每年都有不少日本和韓國游客來鄴城參觀,但是普通游客并不多。平時來的人多是學者和有關部門組織公務人員來參觀學習。“這與鄴城的知名度不高有一定關系。”“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提到鄴城,不能不提銅雀臺。曹操在鄴城修建了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三臺,三臺建在鄴城西城墻北,金虎臺在南、冰井臺在北、銅雀臺居中,由南到北一字排開。
記者在鄴城遺址外看到,歷經歲月沖刷,銅雀臺已經跟一個普通土丘沒有太大差別,冰井臺已無蹤影,保存相對較好的金虎臺正準備修繕,“資金已經到位,不久的將來金虎臺就能接納游客了。”王福生說。
盡快讓鄴城文化“可聽”也“可看”
1月4日,在磁縣有關部門的組織下,省內外一些歷史、考古界的學者在邯鄲市開了一個小型會議,劉心長參加了這個會議。“河北作為鄴城文化的所在地,如何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的含金量,發展文化產業,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他告訴記者,與會人員都認為,安陽“曹操墓”引發參觀熱從另一方面說明開發利用文化資源大有可為。“邯鄲一帶的旅游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但現在缺乏在全國乃至世界叫得響的品牌。”在西高穴村的曹操墓發掘現場,一位邯鄲籍的參觀者對記者表示,邯鄲地區擁有趙文化、曹魏文化、夢文化、磁山文化等多種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的文化,但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大部分還處于“可聽而不可看”的處境,需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后采取切實措施。“除了一些歷史遺跡的保護開發,還需要對附著于這些歷史遺跡上的歷史文化進行整理、推介。”王福生說:“不過,情況正在改變。”
參觀完鄴城遺址后,王福生特意帶著記者參觀了正在興建的鄴城歷史文化博物館。他告訴記者,博物館與鄴城遺址處在一條中軸線上,若干年后,南北鄴城遺址范圍內將形成完整的古代遺址風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