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駿在他著名的《改變1995》里唱道:鐵達尼(我們叫“泰坦尼克”)騙了全世界的眼淚。現在,《泰坦尼克號》的導演卡梅隆又倒騰出一個可能會“騙”了全世界票房的電影——《阿凡達》。
說是“騙”,但其實哪怕是真正的騙術,在沒有被揭穿之前,“受騙者”可都是心甘情愿的——可以媲美春運買票的購票人群告訴我們,哪怕是真是被這部大片騙去了鈔票,大部分人也都是甘之若飴。更何況,據很多群眾和網友們說,看了值,沒有上當。
一個影片到了這樣的地步,難免會引來思考者,正如杰出的文學作品后面總跟著一群想借此成名的批評家一樣。其實一部大片,特別是這種開創真人3D電影時代的視覺大片,最重要的功能應該就是純娛樂而不是教育,想想看,一個處處是“內涵”、“思想”、“教育意義”的世界,是多么的無趣。
好吧,有人說,文化產品當然要有教育意義。行,我也同意。那么這部《阿凡達》告訴我們的就應該是這樣一個道理:在現代全球的競爭中,美國人的文化或者說是價值觀,仍然是絕對的主導。
在去年最后一篇總結2009的時評文章《2009年度之問:你替誰說話》中提到,現在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而轉向更為深刻的文化核心競爭,價值觀輸出的戰爭。這部電影其實就在告訴我們,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人又領先了我們一步。
10年前的好萊塢大片《獨立日》中老美領導地球人抵抗外星侵略,今天的《阿凡達》中我們去侵略了外星人,美國人玩了一個360度的逆轉,而全世界都幾乎不明所以地跟著去贊嘆這種逆轉:這,就是文化輸出的驚人魔力。想想這幾年屢屢被提及的“為什么圣誕節在中國這么火爆”的話題,答案很簡單,在大部分普通人的心目中,西方文化是一個富裕文明的文化,這樣的文化,誰都想去套近乎。所以要想“光大國學”,請幾個愛好者穿幾件漢服,讓小學生搖頭晃腦讀幾句論語,完全沒有作用——請先讓我們的民族富裕文明起來吧。實在要說《阿凡達》的“教育意義”,就在這里。
一部《阿凡達》,引起文化方面的批評是好事,但是請批評者務必保持謙虛。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作品去感染世界。再重溫一下《南方人物周刊》的年末獻詞吧——我們向全世界輸出了大量基于廉價勞動力的廉價產品……我們有沒有輸出鼓舞世人、激勵人心的價值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