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肥西一月六日電 題:安徽肥西斥資建劉銘傳墓園及故居 民族英雄有望魂歸故里
記者 成展鵬
被稱為“保衛臺灣主權的封疆大吏、鞏固國家統一的促進派和臺灣近代化先驅者”的劉銘傳,因種種原因,其身后遺骨歷經后人搬遷,如今仍安放在合肥其后人家中。目前,安徽肥西縣斥巨資再建劉銘傳墓園及故居,墓園預計在今年清明前后建成。肥西縣文化局副局長顏德樹、肥西縣文物所所長席為群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讓英雄尸骨早日魂歸故里,入土為安,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公元一八八四年,劉銘傳臨危受命,從家鄉合肥出發赴臺,抗擊入侵臺灣的法軍,后擔任臺灣首任巡撫,開啟了臺灣的工業化、現代化之門。一八九六年,清政府簽訂英法條約后,劉銘傳含恨離去。“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臺灣通史》中對劉銘傳給予了這樣的評價。“倡淮旅,練洋操,議鐵路,建臺省,實創中國未有之奇”,成為近代臺灣史上婦孺皆知的人物。
顏德樹介紹說,幾年前,合肥市文物考古專家曾致信給馬英九與之探討劉銘傳骨灰安葬問題,最終決定將其骨灰安葬在家鄉肥西縣與故居相鄰的大潛山。劉銘傳成名后自號“大潛山人”,他創作的詩作也命名為《大潛山房詩鈔》,曾寫過“大丈夫當生有爵,死有謚”之句。安葬在大潛山得到了劉氏后人和社會各界的贊同。二00八年,肥西縣財政投入四百萬元開始修建劉銘傳墓園。
記者在墓地現場看到,墓園依山而建,高約一百四十六米,墓園外是一個大停車場,進門是照壁,經通道拾階而上,可見石馬、石豬和華表,在半山腰配有祭祀的廣場。墓園大體的雛形已經顯現。現場施工的工人說,墓園內室已經建成,但是由于地質條件超過預期,山內的石頭需要經過大量的爆破才能施工,增加了工程難度。
據顏德樹介紹,目前墓地工程資金缺口在一千萬元以上,完全縣靠財政支持。劉銘傳的故居也是由市、縣財政投入。二00九年八月,國臺辦發涵至國家文物局詢問《劉銘傳舊居保護維修方案》的評審情況。十月,《劉銘傳舊居保護維修方案》送達國家文物局待批準。
顏德樹希望社會各界能積極關注、支持劉銘傳墓園、故居的建設工作,讓這位享譽海峽兩岸的民族英雄早日魂歸故里。
他說,臺灣教授郭中一等在肥西興建的香草農莊、臺商建設的聚星湖農家樂已經投入使用。如果劉銘傳墓園、劉銘傳故居以及籌劃中的臺灣生態風情園、淮軍將領碑林等早日建成,未來的肥西將成為聯系聯系海峽兩岸的文化紐帶。對此,顏德樹充滿了希望和期待。(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