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那天,河南安陽西高穴村來了不少游客,河南媒體稱,當天這個村里的人多出平日的3到4倍。他們沖何前往?無疑是前不久被發現的“曹操墓”了。就在一周前,河南省文化局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曹操墓”被發現后,媒體、專家、社會公眾就沒有停止過熱議,有對此被確認為真墓而大為感嘆的專家學者, 也有對它的真實性深表質疑的社會公眾,還有看準商機躍躍欲試的商家。有人說這是一次“搶救”性挖掘,也有人稱這將為安陽人民帶來每年近4.2億元的收益, 有人甚至大喊外行的公眾對其真假沒有發言權,一片喧嘩背后暗藏多少商機?
事實上,考古發現牽動著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效應,緊隨其來的或許就是錢滾錢的模式了。待考古學者秘境追蹤后,開發無疑是統一動作,國內已不乏這樣的例子,發現某個歷史遺跡,而后建博物館,修道路,再搭建一系列旅游配套設施,游客隨之前往參觀游覽,滿足人們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品鑒訴求的同時,也帶旺了周邊地區的經濟,可謂雙贏。某種程度上說,商業開發對于文化文物遺址而言,不僅僅是一種保護(符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文保原則),更多地尋求旅游發展的新契機。而就在有關曹操墓的新聞發布會上,安陽市官方表示,將在曹操高陵地上建博物館,征地、通水、修路等工作也將展開,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為一體的三國文化考古、文化保護基地和旅游景區將建成,如此表態, 更加體現了欲用其作為提高民生就業的有力途徑。
然而,在發現、確認、質疑和反對質疑的一系列動作發生后,公眾對于這一曹操墓的真假之說更是各執一詞,有的甚至懷疑這有可能是類似“華南虎”事件的又一場鬧劇。不過考古專家似乎對這一質疑失去耐性的表現著實叫人頗為意外,畢竟這不單純是學術問題,與其他歷史名人古跡資源一樣,它實際上暗含著利益的紛爭。
一場曹操墓被確認的發布會后,西高穴村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而質疑的聲音似乎并沒有影響現今西高穴村的熱度,隨著游客的增多,村民們很自然地會考慮生活或將發生的改變,比如道路、水電等配套設施會不會有所改善,土地會不會被征收,所得的土地補償會有多少等等,而這當中或許更多的是期許而非擔憂。
誠然,對于熱衷踏尋古跡的游人來說,終于可一睹曾被稱作“72疑冢”的曹操墓,或許是一件極為令人欣喜的事。不過試想崇拜曹操的孩子們興高采烈完成了這一次旅行,而假如最后卻發現這不過是利益驅使下的商業產物,這對雄偉而神圣的中國古文明來說會是多大的諷刺呢?
周人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