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關方面宣布“曹操墓在安陽”的結論,12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著名鑒寶專家馬未都提出了質疑。對此,安陽曹操墓項目考古領隊潘偉斌表示,不愿就質疑回應,因為袁、馬二人不是考古專業人士。(12月29日《新京報》)
有意思的是,質疑方和被質疑方都將雙方推到了“炒作”的嫌疑中。這一番口水仗劍拔弩張,多數情況下,質疑的正當性和炒作無關。即便是質疑者們的考古專業知識不夠火候,但從“曹操墓”的出爐情況來看,真偽確實有待考究。據報道,在安陽發現曹操高陵,電視上10時播出的新聞是“疑似發現魏武大帝墓”,時隔兩小時,在未提供新證據的情況下,12時新聞便成了“確認發現曹操墓”。
關于“曹操墓”的發掘,目前只是階段性成果,初步確認的結果完全沒必要熱炒。在這個階段,其實完全可以用“可能”“基本”等有回旋余地的判斷來展示成果,急匆匆地用“確認”等字眼,一旦真正認定的結論與此有所差池時,難免會將自己置于被動的地步。
盡管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一再表示,“曹操墓”不會用作商業開發,也不允許進行任何商業活動,但“曹操墓”的匆匆認定還是讓公眾感覺到,它的社會效應遠遠大于學術效應。“曹操墓”被發掘后,大眾媒體熱切關注,當地文物考古部門展示他們的考古成就,對于學界的質疑他們不是虛心請教而是竭力反駁,為何對自己的考古成績如此肯定?
利益牽絆下,學術界的浮躁已為公眾詬病已久。考古本是一項嚴肅且“耐得住寂寞”的事業。所以說,發掘“曹操墓”其實也在挖掘學術的品格。
陳方 (職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