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書者周立偉:市場像一個高臺
每天都有400種以上的圖書要從周立偉的眼前經過,盡管是目錄和摘要,盡管他自稱很少完整讀完一本書,但作為浙江新華書店集團的董事長,周立偉實在又可以說是看書最多的人。
說起暢銷書,周立偉不由得微笑起來,他說,浙江新華書店集團近幾年的銷售額每年以兩億的幅度增長,恰恰是不光把注意力集中在暢銷書上。
他說,也許我們已經淡忘了,有一段時間,新華書店的圖書往往是大路貨,你在每家書店看到的書不僅有限,且品種雷同,反而是在一些民營的小書店里,倒能找到一些比較別致的書。那原因就是,書店簡單地認為暢銷書好賣,就只進這些銷量比較有保證的圖書。
他列出了一組數字,1999年全國圖書品種是14萬多種,當年新書是8萬多種;今年的數據還沒有算出來,2008年全國的圖書品種是27萬多種,當年的新書是15萬多種。這10年間,差不多翻了一番。
在這么多的圖書里必然有的書暢銷,有的書不那么暢銷。而從這組對比的數字看去,這只能是一個越來越多元化的圖書市場,20年、30年前那種一本書風靡全國,人人都在看的情況已經很少出現。
在周立偉看來,現在更多的是小眾流行,而不是大眾流行。比如,80后、90后的愛讀韓寒、郭敬明,他們有自己的粉絲。白領可能愛讀財經類、文史類,年齡大的可能愛讀養生類。這只是粗略地按照年齡分,實際上,這個市場可以按照各種標準細分開來。
周立偉說,他對于有些書的暢銷也著實有些看不懂,比如郭敬明,他就讀不下去,又比如有的很流行的養生書,說得神神道道的,還有人真買,真信,真用。他苦笑說,這可能是代溝吧,而這,倒也反證了他的觀點,多個閱讀群體的共存。
圖書看看都是紙印的,但彼此之間是沒有替代性的,你想看《哈利·波特》,我給你《中國農民調查》,你肯定不接受,就算同樣是《高等數學》,還要分是北大的還是清華的,換一種讀者就不要。
早在1996年,周立偉就提出書店要增加品種,不能光把眼光放在暢銷書上。他說,當時,新華書店的品種一直保持在20萬種以下,總也突破不了這個關口。后來,他們把許多中小出版社的書,包括民營渠道的圖書都納入到自己的進貨范圍。
周立偉說,2009年上半年在省新華書店系統售出的1000冊以上的圖書有4960種,占了全部圖書銷量的29%,這些應該就是泛意上的暢銷書。而有意思的是,銷售不到100冊的圖書,它們的累計銷售額占了30%。
說到這里,我們自然提起了一本暢銷書《長尾理論》。這種理論是對傳統的二八理論的反撥。二八理論認為,20%的商品占據了80%的銷量,所以應該只保留這部分,其余的都應舍棄。而在互聯網時代,在網站上,貨架成本降低到接近零,代表“冷門商品”的為人遺忘的長尾卻也可以找到他的需求者。而積累起來,其規模甚至可能超過那20%的商品帶來的效益。
周立偉認為,在實體書店里,在較大規模的城市里,在較大規模的書店里,這種長尾同樣存在。博庫書城文二店陳列了30萬種圖書。
“以前是珠穆朗瑪峰,現在是青藏高原”,他這樣描述圖書市場的現狀,不是一本暢銷書包打天下,而是多種暢銷書并行不悖,是高臺現象。
暢銷書在整個圖書銷售中到底占多大比例呢?周志偉說,如果以排名前100名的暢銷書來計算,所占的比重肯定在下降;而如果以排名前5000名來計算,所占的比重在上升。這種狀況也符合他所說的現在是小眾暢銷和高臺的觀點。
當然,暢銷書仍然是書店的重點,而即使是那些比較暢銷的圖書,也不見得已經找到了他的全部讀者。過去是出書不易,現在反過來,出書變得很容易,但要把書賣出去就不容易啦,F代化的印刷機一開,一臺機器就可以印出以前一年的量。
周立偉說,新華書店集團剛剛根據自己的數據統計出了這10年賣得最好的1.4萬多種圖書,逐個地和出版社談判,把折扣再打低一些,而這些打低的折扣書店會全部轉讓給讀者。
2010年整年,新華書店都會在屬下門店進行這個10年暢銷書展,折扣的力度肯定要超過之前的“橙色風暴”,把更多的讀者吸引到書店里來。
周立偉說,他當然關心圖書的暢銷,但更關心怎么讓每位讀者找到他要讀的那一本書。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