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自從12月6日國內最大的BT下載網站被有關部門關閉以后,已經有530多家BT下載網站被關。BT下載,這個在互聯網上風靡了8年的名詞,可能要在中國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圍繞BT下載的盜版與反盜版之爭,背后卻是一場深刻的思維變革。
BT是英文Bit Torrent的簡稱,中文也直譯成“比特流”,這是網民互相分享大型文件的一種傳輸協議。利用BT協議,網民可以把自己電腦里的大型文件,開放分享給其他互聯網訪問者。中國的BT網站在BT傳播中,提供了重要的搜索功能。網民通過搜索“種子文件”,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文件并下載。BT網站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更類似于谷歌。但是,正如谷歌搜索存在盜版傳播的問題,BT下載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許多社會學家認為BT是互聯網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有利于促進知識和信息的傳播。有統計顯示,全球互聯網信息傳輸流量中,最高有一半來自BT。然而,擁護產權保護的人卻認為,BT是盜版傳播的重要途徑。今年4月,瑞典法院認定歐洲著名BT網站“海盜灣”的創始人有罪并入獄一年。
西方經濟學將私有產權視為市場經濟大廈的基礎。理由是,沒有產權保護,就沒有人愿意生產產品,因為他們不能從產品的產權保護中獲得投資回報。按照這個邏輯,BT下載似乎動搖了市場經濟大廈的基礎,因為網民可以把自己獲得的文字、視頻、圖片免費分享給其他人。
然而,互聯網之所以被稱作是人類社會的一次深刻變革,原因之一就是其給傳統市場經濟產權理念帶來巨大的沖擊。私有產權這個曾經被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光榮正確”的概念,其實也處于一次深遠的變革之中,這是亞當·斯密絕對沒想到的。
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成本就是信息。依傳統邏輯,如果信息是免費的,那么就不會有人來生產信息。但是,這個邏輯也是有例外的。就新聞產品來說,全世界已經沒有多少新聞提供商靠出售信息獲得回報,他們的收入主要依靠廣告。在更具創新性的IT領域,這一點可能看得更清楚。IBM幾年前免費捐贈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Linux代碼,他們放棄這些知識產權的小算盤是,他們將從Linux系統的普及和發展中獲得回報。谷歌更是免費信息服務的代表,全世界的使用者從谷歌獲得相當程度的信息自由,但是谷歌并不收費,它的盈利來源于廣告和相關產品開發。
耶魯大學法學院資深教授本克勒對信息經濟學的解讀正引起關注——無論是法律的制定者,還是公司的管理者,如果信息產品的回報不一定要從產權獨有中獲得的,那么繼續鼓勵產權保護以阻止信息傳播就是不明智的,這將降低社會的整體效率。
毫無疑問,這種觀點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其所帶來的思維撞擊更是巨大的。但是,BT下載究竟是在盜取版權,還是在培養產品潛在用戶?為什么BT的存在沒有讓好萊塢關門?BT消失后,產權所有者一定獲得更大收益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并不簡單,對互聯網和信息革命所帶來的深刻變革,還沒有人敢說已經看見這場變革的結局。
石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