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一只特立獨行的“杯具” 還能流行多久?
        2009年12月15日 07: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一只特立獨行的杯具

          人生是一只茶幾,上面放滿了杯具(悲劇)。而本身就是杯具的我們還非加上茶葉自以為與別人沒有茶具(差距),結果人人都說咱現在要用就用餐具(慘劇)。我們在沉默中滅亡,成了文具;在沉默中爆發,成了火炬。我們想明哲保身,都成了面具。我們想一鳴驚人,都成了京劇。不能再次相聚,執手相看淚眼,成了默劇。生活是自己的杯具,別人眼里的洗具(喜劇)。

          “晚上10點做專訪,凌晨1點回學校,嘴上冒泡,持續發燒……”

          “杯具啊!”

          12月是應屆畢業生開始找工作的季節,大四學生陳夢吉眼下就為工作大事焦頭爛額,這天在網上向朋友訴苦,對方以“杯具”一言概之。“和我現在的狀態還蠻符合,作為一個找工作的,每天的生活不就是‘杯具’(悲劇)么;當然如果找到了,可能會變成‘洗具’(喜劇)。”陳夢吉笑道。

          近期,“杯具”一詞,正以高過“囧”、“雷”等網絡流行語的態勢橫掃各大論壇,“人生是杯具”、“人參(人生)要泡在杯具里才能入味”等造句星火燎原。“杯具”,即悲劇的諧音,百度百科上將其解釋為“主觀地表達不如意,不順心或者失敗。或者是委婉地對別人表示某方面的不滿”。如果說“悲劇”是一種絕對的悲觀情緒,那么“杯具”雖然表達了不如意,更多的還是調侃與自我安慰,頗具樂觀精神,諸如“就算要做杯具,也要做官窯上品青花瓷杯具”。

          有評論說,在經濟危機將息未息,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的當下,年輕人普遍感到生存壓力,很多人對未來的思考更加務實。自嘲人生“杯具”的人更愿意相信“人生就像牙缸,既可以把它看成杯具,也可以看成洗具。”網友“在水一方”說:“我們這些現實中承受著高房價、高壓力的人,在虛擬世界里自嘲,能夠放松一下。”

          網友“貓撲第一杯具大師”發布的原創帖子《2009版網絡第一杯具使用指南》系統總結了“杯具”的來龍去脈。據說它起源于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的一張字幕為“悲劇啊”的截圖,之后以“杯具”諧音“悲劇”成為年輕網民的流行詞。論壇版主“俠客”說:“‘杯具’的創意靈感來自易中天的圖片,句式模板則來自張愛玲的名言‘人生是一襲華美的旗袍,上面爬滿了虱子’。我們最早看到的仿造版本就是‘人生是一張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

          而隨著網民不乏幽默的創造,“杯具”版本已從“1.0”發展至“11.0”,“杯具派”出現了“洗具(喜劇)”、“餐具(慘劇)”、“茶具(差距)”等新成員,儼然成為“賈君鵬家族”后的又一網絡流行語派系。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喬艦,人在國外,對內地流行“杯具”卻也不陌生。“我在‘校內網’最先看到這個詞,最早以為是輸入法錯誤,后來和同學聊QQ,發現大家都在用。”喬艦說,“我覺得就是一句口頭禪,以前說很礮很郁悶,現在說‘杯具’,過一段時間也許就變成另外一個詞流行。大家會創造一些詞描述社會現象,但是大部分網絡詞匯只不過是用來消遣和標新立異的。”陳夢吉說:“我一般不喜歡用網絡流行語,更不喜歡什么‘火星文’,但是偶爾會用‘杯具’,可能是因為符合我現在的生活吧。”

          清華大學教授金兼斌致力于新媒體研究,對于“杯具”一詞,他表示“未曾聽說”,“這應該是特定場合、特定人群才會使用的詞,是一種亞文化,屬于網絡文化的一部分。不太上網的人可能就不知道了。”

          網絡流行語大都起源于論壇,通過即時通信(如QQ、MSN)擴散。今年7月發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民使用即時通訊和論壇/BBS的比例分別高達72.2%和30.4%。論壇與即時通訊在網絡應用中都屬于“交流溝通類”,如此高比例的應用使網民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經過流行詞匯的概括,然后迅速傳播。在天涯、貓撲等知名論壇,網民熱衷于用調侃的方式對社會現象“品頭論足”,創造出頗具喜感的經典詞匯:“杯具”的橫空出世,依托于貓撲;“知音體”(模仿《知音》雜志“煽情”風格的網絡文體)從天涯誕生;QQ更是開發了“火星文”的自動轉換器,能將日常語言轉換為網絡用語。

          網絡語言在誕生之初使用諧音、比擬等方式,將日常語言作簡單的處理,如GG(哥哥)、MM(妹妹)、88(拜拜)等詞,并沒有出現新的含義;而“青蛙”、“恐龍”等雖然語意轉變,終究只是網民的娛樂。2008年,隨著“俯臥撐”、“打醬油”等源于社會事件的網絡流行語的出現,網民不是僅僅在虛擬世界中自得其樂,關注的目光還投向現實世界。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9年的調查顯示,網絡在促進人們參與社會活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網絡參與社會活動的網民數量半年內提升了4.8個百分點。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今年5月份舉辦的“學生節”晚會上,學生自編自演的舞臺劇《08紀》,以網絡流行詞匯為線索回顧了近期的社會大事,其中將“躲貓貓”、“打醬油”、“俯臥撐”合稱為“武林三大絕學”,嬉笑怒罵,展現的是學生對社會的思考。編劇陳歡說:“這些網絡流行語都源于年度社會事件,幽默背后是嚴肅的話題,比如輿論監督、社會民主。用這種形式盤點一年,既有思考價值也不會古板枯燥。”

          “網絡流行語對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的反饋很敏銳,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反映和總結,而不是高大全的官樣文章。”金兼斌說。對于某些詞匯一時風行的現象,他表示:“語言的產生必然有生活的基礎。網絡流行語是表意工具豐富的體現,不僅僅是調侃,也有對社會生活的反思。不是所有的語言都能沉淀下來,但像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這樣的中式英語雖然不規范,也已經被編入英語字典。所以,網絡流行語流傳下去并非不可能,只是需要時間來取舍。”

          風華正茂的“杯具”能流行多久,沒人知道,但是,它的最新版本已經誕生:人生是一只茶幾,上面放滿了杯具。而本身就是杯具的我們還非加上茶葉自以為與別人沒有茶具(差距),結果人人都說咱現在要用就用餐具(慘劇)。我們在沉默中滅亡,成了文具;在沉默中爆發,成了火炬。我們想明哲保身,都成了面具。我們想一鳴驚人,都成了京劇。不能再次相聚,執手相看淚眼,成了默劇。生活是自己的杯具,別人眼里的洗具(喜劇)。

          實習生 蔣肖斌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高清日韩一区 | 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 一级a做视频在线观看国 | 香港三日本少妇三级人妇9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中国国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