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沒個‘圍脖’,還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新浪網站的一句廣告詞如是說。此“圍脖”并非冬日來臨用于御寒的脖套套,而是互聯網又一熱門產物——微博。微博不僅已在海內外被稱為2009年最熱門的網絡詞匯之一,甚至有人驚呼2009年“微博時代來臨”。
當流行樂壇天王邁克爾·杰克遜猝逝的報道尚未被證實之前,大批歌迷已經趕至醫院。消息源頭正是美國的微博鼻祖Twitter網站。MJ死訊被證實后的幾小時內,Twitter網站涌現出6.5萬條新留言;擁有賬號的各界明星幾乎都更新狀態以示緬懷。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圍脖”也擁有大量擁躉,被視為保持人氣的重要一環。
剛剛落幕的寶島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現場,演員黃渤領獎之余,不忘套個“圍脖”來段獲獎感言:“我有點兒暈,到現在還沒醒過悶兒來。”劉曉慶則一邊織“圍脖”一邊發牢騷,不時痛斥“微博的壞處在于暴露行蹤”,可轉身仍然照寫不誤,比更新博客勤快多了。
有專家稱,以隨時隨地和喃喃自語為特征的微博,在2009年的迅速走紅與手機上網用戶的迅速增長直接相關。與多少還要求一本正經或言之有物的博客相比,微博更像是自媒體的普及版狂歡,是Web2.0和3G時代集納閑語雜音的“露天菜市場”。
新平臺彌補不足
微博,即微型博客,或曰博客的迷你版。寥寥數語、現場記錄,發發感慨、曬曬心情,微博能夠即時發布和接受消息,旨在“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圍脖”作為昵稱,十分貼切,圍觀湊熱鬧,交流很溫暖。而使用“圍脖”的網民被稱作“織男”、“織女”,足見編織“圍脖”之勤。
新浪微博的“圍脖女王”姚晨,“圍脖”上掛著“一顆很遜的鹵蛋”,每天跟“粉絲”嘮家常、貼怪照,這不:“樓下的阿姨們又開始聞雞起舞了,彩綢舞得可真美啊!”新片剛上檔的趙薇同樣筆耕不輟,因媽媽的酒釀湯圓而心花怒放,為爸爸虛弱的身軀而擔憂。
如今,處于全球輿論風口浪尖的明星們爭做“織男織女”,紛紛瞄上微博“短、平、快”的新視窗,今年推出的新浪微博承接新浪博客的“名人效應”,在至今3個多月的運行期間,吸引了大量明星和草根用戶。于是,隨著新浪微博的“再見,谷歌”,李開復離職了;伴著微博上閃現的一行消息,胡舒立作別《財經》;就連作家洪晃也“照抄”,微博上一句“明年不做《亮話》了”。
明星最新最權威的資訊躍然“屏”上,關注度頗高,自不待言;而平民百姓也掌控著新平臺體驗“無冕之王”的滋味。前不久,在高陵和臨潼交界處發生的4.4級地震就是由“織男織女”們奔走相告的,承載著信息傳遞者的責任。微博即時更新信息的方式彌補了媒體時效性的不足,自發與媒體產生更多互動。從明星效應,到草根狂歡,正所謂“大家火才是真的火”。
“語錄體”毀譽參半
微博,宛如博客華麗轉身后抖落的小馬甲。相比于傳統博客的長篇大論,微博的字數限制在140個以內,使用門檻較低。網民無需字斟句酌,只要真情流露,事件即刻抓拍。微博更新不再局限于在電腦前,用手機便能完成操作。微博的即時通信性更強,一天可以換上二三十條,每小時甚至幾分鐘都能夠更新一次,實現“隨意隨心分享自我”。
說到微博,不能不提其鼻祖Twitter,這個興起于2006年的即時通訊網站將世人的眼球吸引至不同于博客的小小世界,微博概念應運而生。著名流量統計網站Alexa的數據顯示,Twitter日均訪問量已近2000萬人次。國內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已達10多家,曾經風靡的“飯否”、“嘰歪”都繪聲繪色地凸顯出微博的特點。Twitter,意為“小鳥的嘰嘰喳喳”,宛如微博的喃喃自語;“飯否”二字,也體現了“絮叨精神”,猶如中國人見面就問:“你飯吃了嗎?”類似的“嘰歪”、“嘀咕”的網名也備受諸多用戶的青睞,頗有星火燎原之勢。
較之博客需要組織語言直抒胸臆或針砭時事,微博的“語錄體”更適應互聯網時代下的語境要求以及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最真實最自然的生活狀態正是“圍脖”的訴求。網民表達欲與傾訴欲,在短短百字間噴涌而出。
然而,“圍脖”上并非繡滿鮮花,質疑聲也不絕于耳:瑣碎之事,毫無意義;闡述思想,缺乏新意;表白心情,太過矯情……微博更被冠以“垃圾箱”、“話嘮地”、“無聊瑣事當頭等大事”的無謂之所。看來,高度碎片化的語句,命運只有兩種:或是瞬間激起千層浪,或是淹沒在隨之而來更多的片語只言中。
掙脫了鍵盤、網線的禁錮,由3G技術為手機通訊突圍鋪路,超便攜的手機成為微博新陣地。在最快捷、最方便的前提下,微博已成為快節奏生活中網民表達和溝通的最IN方式,卻也不可避免地使得原本已處于浮躁狀態下的網民“集體無意識”再度升級。
本報實習生 陳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