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中悟出為官之道
入仕做官的李鴻章兢兢業業地讀書寫作,還完成了一本《通鑒》,眼看著這仕途蒸蒸日上,前程無量,沒想到他和呂賢基聯名的一紙奏章,使他從翰林變成了綠林,從文官變成了武將,轉眼就又被打發回戰火紛飛的安徽老家去。這從此拉開的人生大幕,對他來說,到底是什么契機、什么轉折呢?
主持人:呂賢基和李鴻章這兩個文人,不會帶兵打仗,回老家以后,他們豈不是很危險嗎?
嘉賓:不但他們兩人很危險,凡是派下來的人都不會帶兵打仗,都很危險。當時咸豐指派周天爵做統兵的主帥,并讓他疏理安徽巡撫,可是周天爵說,軍機吏治兩難兼顧,我只能統兵不能當巡撫。你瞅瞅,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還有給官不當的呢。
后來又派下來的安徽巡撫是李嘉端。周天爵不會打仗,這李嘉端更是一個不會帶兵打仗的人,而且他特別滑頭。當時李嘉端派李鴻章駐防在運漕、東關。
主持人:那是過去漕運的必經之路,關鍵要沖啊。
嘉賓:對了,太平軍為什么一定要打下運漕,就是為了給安慶和南京提供糧食。漕運、漕糧是最重要的地方。當時太平軍攻占了運漕,李鴻章只得從運漕退守到東關。
主持人:不管是誰鎮守在這樣的地方,那都是兇多吉少,聽說李鴻章特地準備了好幾匹精心喂養的好馬,就是為了在突遇襲擊的時候能夠保命,護著自己逃跑。
嘉賓:他在那兒苦苦地熬了兩個多月,沒想到這個時候,他的上司李嘉端給皇上上了一紙奏章,“編修李鴻章自4月帶勇駐守東關,正當炎熱之時,彈壓巡防,而數月辛苦,賞給六品頂戴、藍翎,以示鼓勵。”
但是,李鴻章一點都沒高興,李嘉端諱敗為勝,瞞天過海,給自己升官進爵,實際上是為了彰顯他統帥的英明啊。
主持人:強將之下才無弱兵,您瞧瞧這會對李鴻章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邀功、作假,會使李鴻章明白,這就是當朝為官的秘訣,所以他學到的就是這么一套。而且除了能夠升官之外,我還覺得,這李鴻章命還特別大。
嘉賓:絕對是這么回事兒。就在第二年,李鴻章配合忠泰駐守在焦湖。那個時候,太平軍也是大兵壓境。正在危急的時候,也下來到安徽團練李文安在帳中猝死。李鴻章接到這個消息,立刻奔喪去了。就在他奔喪的這幾天當中,太平軍一萬多人殺入焦湖,把忠泰帶領的軍隊消滅得一干二凈。你想想最終活命的就是李鴻章一人。這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文安死而鴻章活”。
主持人:老子死了,結果給兒子留下了生的機會。你瞧瞧這李鴻章的命,打、打、敗、敗、逃、逃、升、升。后來據說他奉命北逃的時候,還被加封為按察使,逃跑就能升官。所以您說,在那個時候,什么功與過、是與非,一到官場全走樣了,連他自己都搞不明白怎么回事兒。
嘉賓:這個時候李鴻章一點也沒有得意,“昨夢封侯今已非”,他這輩子就這么東奔西跑的,瞎打胡捶,這是干嗎呢?但是就在李鴻章茫無指歸之時,命運又給他敞開一扇門了。
太平軍來到安徽之后,燒毀了李鴻章的家,這個時候,他的哥哥李翰章奉送他母親到江西南昌定居了。這些年以來,李翰章一直在曾國藩的門下做事,他跟曾國藩關系很好,而且他向曾國藩舉薦李鴻章,在這個過程當中,李鴻章跟曾國藩還經常有書信往來。就在1858年底,李鴻章到南昌探望他母親的時候,投奔到曾國藩的名下。可是他到那兒之后,沒想到這位恩師一直沒見他,等等等,竟然等了半個多月,李鴻章沉不住氣了,就托他的好友陳鼐上曾國藩那兒打聽去。
主持人:這陳鼐當時是曾國藩的幕僚之一,他和李鴻章交情不淺,當年在翰林院的時候,叫“丁未四君子”(陳鼐、郭嵩燾、沈葆楨、李鴻章)之一啊。
嘉賓:這陳鼐到曾國藩那就打聽。曾國藩這時候說,李鴻章做翰林的時候就出類拔萃,他已經成為艨艟巨艦,我這條小河溝里哪兒容得下他這等偉器啊。
這陳鼐回去,把這話傳給李鴻章之后,李鴻章心里更別扭了,曾國藩怎么這么說啊,但是沒有辦法,只能這么等著。
主持人:其實這個就是曾國藩的用人之道,你急我不急,繃著你。嘉賓:最后曾國藩接見了李鴻章,兩人見面,寒喧幾句,李鴻章拿出一幅畫來,蘭花的立軸,是鄭板橋畫的。只見這幅畫是一盆東倒西歪的蘭花,蘭花的根莖粗大壯碩,把那花盆撐得四分五裂。旁邊還有一首詩,詩配畫珠聯璧合,妙書揚州八怪特立獨行、桀驁不馴的傲然風骨。
主持人:那意思,這個世俗哪兒能容得下我們這等狂人吶。李鴻章送這幅畫,就是想讓他的老師明白,他不會成為庸庸碌碌的一個人,他一定要干出一番事業來。
嘉賓:李鴻章來到曾幕之后,曾國藩這個人已有了極大的變化,不是他當年在北京的時候遇到的翰林曾國藩了。因為曾國藩編練湘軍的時候,他的生活特別有規律。每天早晨,他一定要早起,而且是召集所有的幕僚一起視察軍營,然后大家一起吃早飯,這個規矩是鐵打不動的。可是,李鴻章在安徽閑散了好幾年,他不適應,所以每天早晨起不來。
曾國藩要求手下的將領每天一起開飯,李鴻章做不到,他常常托病不去,沒過多久,曾國藩就知道怎么回事兒了。有一天曾國藩到吃飯的時候,又派人找李鴻章來了,李鴻章還是托病不去,這個來人說曾帥說了,不管你今天病得多厲害,你要不去那兒就不開飯。李鴻章只好披上衣裳,懶懶散散地去了。到了那兒果不其然,這好幾十人就在那兒等他一個人呢。進去之后鴉雀無聲。曾國藩一聲令下,開飯,這時候,聽到只有碗筷的聲音,李鴻章一看曾國藩臉色鐵青,這時候他心里毛了。就在他戰戰兢兢的時候,這曾國藩拿筷子往碗上一摔,只聽曾國藩說:“諸位,你們都在我的門下,我今天有一語相告,此處所尚,只一個字足已。”接著他問:“少荃,你知道嗎?這一個字是什么啊?”
他回答不出來啊,這時候曾國藩說,我告訴你,此處所尚,只是一個“誠”字,說完這話,曾國藩撲撲一甩袖子,站起身來拂袖而去,走了。
主持人:這下李鴻章可傻了,曾國藩這句話把他給鎮住了。從此,他還敢再在他老師面前擺譜嗎?不敢了。
嘉賓:1861年,曾國藩率領重兵奪回了安慶,可是沒想到李秀成帶領的太平天國軍隊活躍在了蘇南一帶,最后只剩上海、寶山、松江、鎮江等四座孤城。這時候這四座孤城的官紳紛紛向上海逃竄。
主持人:當時的江蘇巡撫緊急托人找曾國藩派援兵。
嘉賓:當時的戶部主事錢鼎銘拿著團練大臣和江蘇巡撫薛煥的信來到了曾國藩門下,聲淚俱下,大談上海之危,請求曾國藩搬兵。曾國藩當時想,真要派兵去,怎么也得招募八千人,當時招不出這么些人來。這時,錢鼎銘跟他說,要真派軍隊去,一個月就能得一萬兩餉銀。
主持人:要說那個時候,這上海人就有錢啊。這可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嘉賓:曾國藩一聽,他先心動了,但是他自個兒不能去。他第一個想到的是他的九弟曾國荃。讓他帶一萬人到上海去增援。可不管他怎么勸這個九弟,曾國荃就是不去。與此同時,這錢鼎銘還在下面跟李鴻章聯系上了。
他們兩個人也是世交、好朋友。錢鼎銘到李鴻章那兒去,跟他講膏腴之肥,江蘇困境之危,說這是一個求之不得的好機會,有的是錢,你一定要緊緊地抓住。說著說著,李鴻章蠢蠢欲動,百脈奮張。可是李鴻章心里明白,他不動聲色。因為李鴻章早有自己的算計,他知道錢鼎銘不光代表上海的官紳,他身為戶部主事,這還有朝廷的旨意呢,曾國藩搬不動他的弟弟曾國荃,他沒完成皇命,這事兒還沒完呢。李鴻章干嗎啊?曾國藩比他還要著急呢。因為戶部主事錢鼎銘他代表的是皇帝的旨意,他當然得完成皇命,所以他在會上跟大家伙談上海情勢之危,請求搬師之切,問大家伙誰能去。沒想到,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人言語一聲。為什么啊,一旦戰敗,那就魂歸東海了。
李鴻章在會上跟別人一樣,沒言語一聲。這又是李鴻章的心機了。我剛來的時候,你不接見我,你不繃著嘛,現在我也玩一個繃著。當晚錢鼎銘又找他來了,李鴻章說,別著急,因為曾帥了解我,我這個人太鋒芒,我得摟著點,我再等一等,到時候我會主動請纓的。
等到第二天開會,李鴻章突然自告奮勇地說,我自己雖然是一個文案,來到曾幕沒做武將,手底下沒有一兵一卒,但是危急當頭,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曾國藩百感交集,當時就給上面寫了奏章:奏請李鴻章入滬,全權統兵。
主持人:這厲害啊,李鴻章在一百多年前就給我們上了一堂戰機就是商機的經濟理論和軍事哲學課,而且當時他的那種感覺,錢跟我無關,我去赴死的,大義凜然。您倒說說,他的這一番成功跟別人有什么不同?
嘉賓:不少人抓住了契機,卻又半途而廢,可以說,這些人有眼光,但是缺失了眼量。眼光就是抓住契機,但是光有眼光還遠遠不夠。眼光之后的眼量更重要,眼量更體現了一個人謀略、思維、判斷的深度與廣度。
主持人:我覺得這眼量似乎涵蓋了膽識、氣魄與肚量。
嘉賓:正是如此。所以,朝廷發諭“著照所擬,督帶水軍,撥給陸軍六千人,馳赴下游”,一紙奏章就這么決定了。
主持人:歷史機遇這個時候就落在了李鴻章的頭上。他單飛了。單飛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組建屬于自己的淮軍。
一八五八年底,李鴻章到南昌探望他母親的時候,投奔到曾國藩的名下。可是他到那兒之后,沒想到這位恩師一直沒見他,等等等,竟然等了半個多月,李鴻章沉不住氣了……(圖為曾國藩塑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