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先生病逝,他的去世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那就是《紅樓夢》英語全本翻譯的時代,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落下了厚厚的帷幕。迄今為止,《紅樓夢》120回有兩個英文全譯本,一個是1973年,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頭記)由美國企鵝出版社出版;另一個是1978年,楊憲益和夫人戴
乃迭合譯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紅樓夢)由中國外文出版社出版。這兩大英文全譯本是《紅樓夢》在英語世界傳播的權威文本,各有特色,在海內外漢學界、紅學界等量視之。霍氏譯本的文學性和生動性最好,譯本達到英文母語小說的境界,但由于過分屈從英美讀者的閱讀習慣,對中國民間信仰不夠尊重,將儒釋道三教改為基督教,這是霍氏本的最大硬傷。
楊戴譯本產生于國內,它的優勢長處在于,第一,所依據的中文《紅樓夢》版本,得到了紅學界的大力支持,所以,楊戴譯本的中文本子最為嚴謹,最為接近原貌;第二,由于楊憲益先生本身就是中國人,傳統文化修養極高,所以,楊戴本是最為保真的英文譯本;這兩個特點,讓楊戴本在中國內地擁有權威的地位,國際漢學界、紅學界也對楊戴本很推崇。
在國際紅學界,楊戴譯本最大的功績,就是為《紅樓夢》恢復了“紅”色。霍克斯去除了《紅樓夢》中的“紅色”,比如,“怡紅公子”譯為Green Boy,為了避免出現“紅色”,霍克斯甚至把書名定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頭記)。楊戴二人的全譯本則完整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紅色”涵義,使《紅樓夢》全本在英語世界保持著基本的中國文明的面貌而流傳著。
當然,楊戴本的弱點是過于嚴謹,過于縝密,小說翻譯的文藝性弱,影響了這個譯著在海外的流行。
楊憲益最偉大的翻譯成就是和夫人戴乃迭合譯《紅樓夢》120回,他們還翻譯了屈原的《離騷》,他們是屈原作品英文翻譯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對魯迅作品的海外推介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他們翻譯了魯迅的《野草》、《朝花夕拾》、《吶喊》、《彷徨》等,是國際公認最好的魯迅作品的英文譯本。魯迅能夠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離不開楊憲益夫婦的成功翻譯。此外,他們還翻譯了趙樹理的《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靈泉峪》,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楊憲益和戴乃迭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英文引介,起到了核心的推動作用。
楊憲益生于豪門,小時候就穿著象征著王公身份的黃馬褂。可是,豐厚的家業很快被兩個叔叔的投機生意虧空,他在30年代去英國留學,去時是坐一等艙的富家子弟,可是,回國時他連路費都負擔不起,靠著賣書和借錢才算拿到一張船票。就在楊憲益家道中落之際,英國女孩戴乃迭嫁給了他。戴乃迭是英國牛津大學第一位中文系學士,她和楊憲益的相愛盡管遭到了母親和家族的一致反對,還是不惜和母親鬧翻,別離了父母和故國來到中國。
1966年,楊憲益就被當做“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遭到迫害。1968年,楊憲益和戴乃迭被懷疑是“帝國主義特務”,可是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持這個懷疑,最終也沒有人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說法。夫妻倆糊里糊涂地蹲了4年大牢。
1972年春天,楊憲益突然被帶了出去,一位監獄官員對他說了一番話,你干過好事,也干過壞事;當初抓你是對的,現在放你也是對的;你在監獄住了4年,伙食費要從你的工資里扣取。說完這一切,他們宣布,楊憲益出獄了。
這就是楊憲益,自費蹲了4年莫名其妙的大牢。出獄不久,由于不堪折磨,楊憲益唯一的兒子發瘋而死。因此,妻子戴乃迭郁郁而終,楊憲益寫了一首悼妻詩:
早期比翼赴幽冥,
不料中途失健翎。
結發糟糠貧賤慣,
陷身囹圄死生輕。
青春作伴多成鬼,
白首同歸我負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從來銀漢隔雙星。
此詩道出楊憲益內心對嬌妻的無限愧疚、無限虧欠,自己一介書生,無權無勢,無財無利,這位英國富家少女跟隨著自己來到貧困的中國,因為自己的牽連被抓進監牢,家破人亡,在自己最絕望的時期,戴乃迭對丈夫不離不棄。
我曾經撰文把戴乃迭比作真實生活中的林黛玉,而楊憲益也頗為類似賈寶玉,少年富貴,中年貧困,天資超群,才華橫溢,自費坐牢,愛子夭折,令人唏噓不已!
全球化時代,需要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全新的認識和理解,所以,楊憲益、戴乃迭這樣的翻譯大家則是人類的瑰寶,他們的卓越奉獻,讓我們能夠對東西方文明的傳播做一個學術比較,他們推動了中國文化真正地走向世界,他們幫助西方讀者消除或減少因中西方巨大的歷史文化差異而造成的心理隔膜,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文明,幫助他們認識當代中國,堪稱中華民族的文化英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