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先生逝世后,大量的悼念文章從不同角度緬懷這位科技巨星的豐功偉績,尤其是在“兩彈一星”以及航天事業等方面那些開拓性的偉大貢獻,為人所樂道。然而我們發現,從遙遠的地方趕到北京悼念錢先生的很多都不是科技界的人士,全國各地群眾自發的悼念活動也都表明了錢先生的文化影響已經大大超出科技界,而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幟。事實上,從文化精神的角度看,錢學森遺產中最寶貴的就是那種利用自己的學術專長使我們民族挺直腰桿的精神,那種視富貴榮華如糞土而以振興民族為第一要務的愛國精神。這種精神與中國知識分子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仁者傳統一脈相承,使他超越了一般僅僅為科學而科學的科學家,而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和靈魂!
“民族魂”三個字,令人想到文學界被冠以這一崇高稱謂的魯迅。魯迅何以能夠稱為民族魂?魯迅當年是在中華民族面臨被瓜分的危險之時,毅然立志“我以我血薦軒轅”,回國以文藝為拯救華夏的啟蒙武器,反省中國的文化傳統,試圖喚醒大大小小的麻木看客,以建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勵無前”的“人國”。與文學相比,科學是無國界無民族界限的,但是,科學家卻是有國界有民族歸屬的。錢學森在美國已經很受重用,如果來一個“樂不思蜀”,“兩耳不聞窗外事”,“為科學而科學”,自然能夠獲得各種優厚的待遇和獎勵,甚至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更清楚地看到,中華民族要想真正挺直腰桿,不受其他國家核訛詐的恫嚇,就必須站在軍事科技的前沿,于是他沖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國,利用自己的所學使中華民族真正挺直了腰板。從這個意義上講,與文學界的魯迅一樣,錢學森稱得上科技界的“民族魂”!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各界人士以及自發的民眾幾萬人浩浩蕩蕩地為我們的民族魂送葬,獲得了所有專業作家所不曾獲得過的盛譽。與此相似,錢學森先生逝世后,各界人士以及全國各地自發的悼念活動此起彼伏,這種盛況也不是一般的科技巨星所能夠獲得的。即使是國外那些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勵的科學巨星,一般也不會得到該國國民如此的悼念。人民對錢學森的愛戴充分表明了他絕非一般的科學家,而是使中華民族巍然屹立的脊梁式人物——民族魂。魯迅與錢學森還有一個相似的細節:他們都執著于以文藝與科技振興中華民族,而不關注國外的獎勵。魯迅曾經謝絕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錢學森則拒絕到美國接受科學院院士的頭銜、領取美國政府頒發的“國家勛章”。錢學森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那些外國榮譽頭銜!”相比之下,今天那些不關心人民的需要與民族的需要,而一味迎合西方的欣賞口味以爭取什么國外獎勵的作家科學家,該感到何等慚愧!
當然,群眾自發地悼念錢學森先生,也有其它一些因素,不過這些因素無一不與其作為“民族魂”相關。中國近代以來就形成了一個出國尋求真理、學成之后回來報效祖國的優良傳統,錢學森先生無疑是這一傳統的典型代表。然而,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之后一些出國留學的當代學子,卻形成了另外一個惡劣的傳統,即出國之后以拿綠卡為榮并且回國以此傲其鄰人,一些人甚至在中國盤剝獲利然后把財產轉移到國外,數典忘祖地做一些損害中華民族的勾當。相比之下,錢學森的精神就顯得更加動人。錢先生有一句名言:姓錢但不愛錢。一個對國家貢獻如此巨大的人,卻棲身于上世紀60年代建筑的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更是證明了這一點;聯想到那些對國家毫無貢獻卻是上億元地貪污腐敗的蛀蟲,人民怎么能夠不對錢先生格外崇敬呢?
錢先生是科學家,不是詩人。從科學的角度講,錢先生辭世的第二天一早,北京突降大雪純屬于偶然的巧合;但是從詩意人生的角度看,這自天而降的飄飄灑灑的大雪,何尚不是蒼天對這位科學巨匠與民族魂的哀悼呢?
高旭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