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云門舞集的《行草·首篇》將于明晚在紅星劇院與觀眾見面!霸崎T”的到來,不只是輸送了一場視覺盛宴,還是一塊可以借以攻玉的他山之石。今天,云門舞集掌門人林懷民在指揮排練的間隙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云門舞集誕生于1973年,“云門”之名取自于《呂氏春秋》中的“黃帝時,大容作云門……”,林懷民的初衷是想建立一個“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的現代舞團。
“云門”草創時是一個10人團隊,如今已是超過百人的大舞團。但林懷民說如果可以重來,他覺得草創時的舞團規模還可以更小些,不要先走大劇院路線,而是先下到基層,從小地方演起,“演出團體一定要‘小而美’,人少負擔少,否則出去演出,包下旅館就是一層樓,加上運輸、裝臺、布景……耗費太大。人少就只能逼迫你去絞盡腦汁,能把人訓練得非常厲害。”
林懷民很看重演出“市場”,他建議劇團都要有健全的市場營銷機制,像“云門”每場演出都會累積觀眾名單。但他同時認為,走市場是為了生存,但僅僅為了“ 賺面包”是愚蠢的,藝術作品一定要有所堅持,才能不背離自己出發時的藝術夢想。“很多人說要賺了大錢后再回來做藝術,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回來的!
36年的成長,“云門”在歐、美、亞、澳各洲的舞臺上豎起了一種東方精神,譽滿世界。而林懷民只把獲獎當作一種手段,“我們在國際市場繞了這么大一圈,為的是讓云門更好地走向公共空間,有更多的大眾能看到!绷謶衙裾f,“企業贊助與社會募款不是天下掉下的餡餅,有世界榮譽和知名度,才能更好地贏得支助。 ”
盡管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但“云門”從不放棄下基層演出。依托企業贊助,“云門”每年都會在臺灣進行一場免費戶外演出,平均每場觀眾高達6萬,連田頭不識字的農民也會趕來看。從成立初始起,“云門”就堅持到各城鎮校園與社區做免費展演和藝術推廣。除云門舞集外,“云門”家族還包括1998年創立的云門“生活律動”舞蹈教室、1999年創立的云門舞集二團。目前,“云門”舞蹈教室已經開了20余家,收納學生12000多名。云門舞集二團的使命便是深入臺灣各地校園、社區為更多的觀眾演出,一年演出有200多場。
云門舞集不是站在神壇上的,而是屬于大眾的!半m然這36年來我每一天都很累,但我們始終沒有背棄出發時的藝術夢想,如果有一天,我們不能去社區、學校為大眾演出了,那‘云門’也就垮了。”結束采訪時,林懷民的話意味深長。(記者 王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