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數字圖書館未經授權就擅自收錄中國作家的作品,張抗抗、陳村等中國知名作家紛紛強烈抗議。中國作家維權意識增強的同時,以谷歌為代表的數字圖書館已經在我們周圍悄然興起。
谷歌數字圖書館未經授權就擅自收錄中國作家的作品,張抗抗、陳村等中國知名作家紛紛強烈抗議。中國作家維權意識增強的同時,以谷歌為代表的數字圖書館已經在我們周圍悄然興起。
南都周刊記者·孫驍驥
近日,谷歌圖書搜索戰略合作部、亞太區首席代表哈特曼(Erik Hartmann)將抵達北京,處理與中國著作權人的侵權糾紛。歐盟的出版相關組織也將于11月下旬抵京,同中國著作權人商量應對方案,劍指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
谷歌究竟犯了何事以至“驚動了領導”?原來,在過去5年來,谷歌未經授權,就把至少570位中國作家的17922種作品掃描上網,但一直沒有通報著作權所有者本人,直到最近被國內媒體曝光,此事才遭“敗露”。10月17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官方網站以及中國作協官網“中國作家網”同時刊登了谷歌提出的和解條款。
條款中,谷歌公司表示愿意按照與美國作家協會和出版者協會達成的賠償協議,并把條款分為“同意和解”和“不同意”兩類。同意這份和解協議的作者,每人每本書可以獲得“至少60美元”作為賠償,以后則能獲得圖書在線閱讀收入的63%,但需要本人提出“申請”,如果在2010年6月5日之后還沒有申請,則視為自動放棄權利,谷歌也將不支付作者任何費用。如果不同意和解,作者可以自己提出訴訟,但時間卻不得晚于2010年1月5日,否則也將視作無效。
谷歌數字圖書館的做法,無疑觸怒了中國作家們。他們中的很多人授權文字著作權協會與谷歌交涉,維護自身的利益,有的甚至聲稱要向谷歌提起訴訟。無獨有偶,谷歌的數字圖書館計劃最近也在歐洲“受挫”,法國國家圖書館近日就“電子圖書”的項目開始了與谷歌的合作談判,此舉立即引起法國境內的“反谷歌”浪潮;而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法蘭克福書展前夕公開批評谷歌圖書館侵權。在舉世滔滔的“倒谷”浪潮中,一個新概念進入人們的視野:數字圖書館。那么,何謂數字圖書館?谷歌的數字圖書館計劃,又緣何觸犯了這么多人的利益?
誰激怒了中國作家們?
這幾天,京廣中心商務樓4層的電話鈴聲幾乎一刻沒有停止過。這里正是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的辦公所在地。大量從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打來的咨詢電話讓這里在往常有些清閑的接線員感到前所未有的忙碌和緊張,在聽筒另一端說話的,并不是他們平時接待的普通出版咨詢者,而是在當今活躍于中國文壇的眾多作家和學者們。
這些打來電話的咨詢者中,既包括張承志這樣剛剛從外地采風回來的內地作家,也有像張潔這樣居住在美國的作家,此外,梁實秋之女梁文茜,周作人之孫周宜吉等名家著作繼承人都紛紛電話咨詢文字著作權協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該協會的會員。他們希望進一步了解谷歌圖書館侵權事件、委托文字著作權協會協助他們檢索、查閱自己擁有著作權的作品被谷歌非法收入圖書館的情況,并幫助他們向谷歌“討個說法”。
“這幾天我們接到的此類咨詢電話非常多”,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副總干事張洪波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大搖其頭,“為此,我們最近專門增設了3部電話,以便更好地與著作權受到侵害的作者建立聯系渠道。”據說,短短兩三天時間內,他們的部門就接到了七八十個作家打來的電話,而他本人,也在10月21日連續接受了央視新聞的兩次采訪。
在眾多向文字著作權協會打來電話的作者當中,知名作家、作協副主席張抗抗女士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在從文字著作權協會得知谷歌侵犯中國作家著作權后,和許多作家一樣,張抗抗請他們幫助查閱自己的作品是否有被谷歌圖書館非法收入。
一查之下,張抗抗這才發現自己的數十部作品早已被谷歌不聲不響地“據為己有”,而對于谷歌此舉,張抗抗氣憤地表示“完全沒有經我的同意”,并且事后對方也沒有向她支付分文,甚至連主動接觸也沒有。
得知谷歌單方面聲明每位作家可得到60美元的“賠償”后,對于谷歌如此“傲慢”的態度,作家陳村的看法更為激烈:“60美元就想把人打發了?他們做夢去吧!”他認為,谷歌的做法顯然是在歧視中國的作者。“如果谷歌愿意的話,可以把《哈利·波特》弄到網上去,再給60美元,你看看J·K·羅琳有什么反應?”
對于作家們的集體憤怒,法律界的有關人士認為“怒得有理”。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順德指出,谷歌雖然愿意賠償,但是卻單方面規定了提出申請的時間,這本身就是一種沒有建立在公平基礎上的霸王條款。“谷歌強迫你認可接受了以后,給你這樣一個補償。就意味著它過去的行為不再是侵權行為。”他認為這是谷歌用以“洗脫罪名”的方法。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谷歌全球化的數字圖書館并沒有經過著作權人授權,但是谷歌建立數字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的計劃本意并無過錯,甚至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張抗抗雖然對作品被谷歌擅自使用感到憤慨,但她也認為,文化資源共享,讓更多的人得到知識和文化,這并沒有錯,只是,它的前提是作品應該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即在保護個人權益、尊重著作權的前提下被使用。
數字圖書業“行規”誰來維護?
對于張抗抗所說的“尊重著作權”,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人士應該再了解不過。在該法“權力的限制”一節中規定,對于發表在報紙上的社論文章、公開講話,以及圖書館、檔案館收藏為保存版本的作品之外,其余作品的使用都必須支付著作權人報酬。那么,谷歌的做法是否已經突破了對著作權使用的這一“限制”呢?
不過,根據谷歌中國分公司一位女性發言人的說法,谷歌數字圖書館的行為并沒有構成侵權。這位并未透露姓名的發言人說,對于沒有完整版權的書,是不允許用戶在谷歌上完全瀏覽的。目前谷歌圖書館只是基于用戶的搜索,能夠瀏覽書籍的部分摘要而已。
在美國,谷歌在輸入書籍時是跟出版社或圖書館簽訂了協議的。并且,在國外關于摘要的使用是有明確規定的,如果網上數字圖書館只顯示摘要而不是全書,則不存在任何的版權問題。但是,這位發言人說,即使在相關法規相對完善的美國,仍然有作者對這種規定持有異議,那么在對數字圖書的版權問題的使用規定更加不明確的中國,爭議就必然更大。在沒有明確的規定時,她說,谷歌便只能遵守一種國際上流行的信息“公平享有”(fair share)原則。
但所謂的fair share,其實并非一條硬性的規定,甚至連通則也談不上。張洪波在談及這個問題時認為谷歌的觀點不值一駁:“對于任何一個作家的作品,先授權,然后支付費用,最后再使用,這已經是出版業的慣例或者行規。”他認為,谷歌的這種態度并不是一種積極主動、力圖補救的態度,而是一種試圖推卸責任,帶有些“無賴”的態度。
在張洪波看來,谷歌這種做法不僅無視作者,還為發展中的數字圖書業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谷歌擅自掃描使用了中國眾多權利人的作品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公然挑戰了美國的版權法侵權行為,將它與美國作家暫時達成的和解協議強加到中國作家頭上,更是不僅顯得“霸道”,還極易形成不公平的競爭,在數字圖書市場造就谷歌一家獨大的狀況。但對于谷歌對出版業“先授權,再使用”這條行規的破壞,張洪波說,文字著作權協會將在收集完被侵權作者的信息后,組織專家研討如何具體為中國的作家維權。
實際上,文字著作權協會在今年6月份之前壓根就沒聽說過谷歌侵犯著作權的事情。直到國際復制權組織(IFRRO)秘書長奧拉夫先生的致函,告知了谷歌侵犯中國著作權人利益的事實,國內才有人開始關注這個問題。而在此之前,谷歌在未授權的情況下擅自收編書籍的行為,早已在全世界激起了“公憤”。
今年正值谷歌圖書館工程5周年紀念,但世界各國獻給谷歌的“生日祝詞”卻并不那么友善。據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在10月10日公開發表言論說,德國拒絕任何受到版權保護的圖書被掃描,同時,法國國家圖書館與谷歌達成數字掃描協議之舉引起法國公眾的普遍不滿。在此之前,該圖書館曾經牽頭的歐洲19所國家圖書館負責人,在巴黎發表聯合聲明,抵制谷歌,其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于版權糾紛。看來,今天的谷歌圖書館,儼然已成了全世界最不受歡迎的一座圖書館。
網上圖書館遭遇尷尬
但這座在今天不受歡迎的虛擬圖書館,建立之初卻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2004年12月14日,美國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對外宣布,將與英國和美國等地的多所著名圖書館進行合作,啟動“網絡圖書館”(Web Library)計劃,其中包括英國牛津的伯德雷恩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密歇根大學圖書館以及紐約公共圖書館圖,將這些圖書館收藏的上千萬冊印刷圖書直接轉換成數字文件并收錄進谷歌的打印系統(Google Print)數據庫,方便人們在網上查詢這些圖書資料。
誕生之初,建立谷歌圖書館的意愿,被認為是為最終建成全球虛擬圖書館邁出的重要一步。斯坦福大學圖書館首席館員、斯坦福大學出版社的出版人邁克爾·克勒(Michael A. Keller)在回答記者發送的郵件時說:二十年之內,大部分的世界知識將被數字化并可通過網絡獲取,一個人可以自由地在互聯網上閱讀,就像現在自由地在圖書館閱讀一樣。谷歌圖書館的建立,正是這個宏大的圖書館計劃的一部分。
谷歌圖書館網站的介紹欄里明確地寫著,谷歌的最終目標是創建人類最大的在線知識庫,讓人們可以自由使用,把世界各地的圖書館搬到任何能夠上網的人們面前,而不再是只有在那些知名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才能享用。谷歌黑板報10月20日刊發了谷歌的聯合創始人和技術總裁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的署名文章《一座永遠的圖書館》,布林在文中寫道:“即使我們的文化遺產在世界一流的圖書館保存得完好無損,但是如果不能讓人們輕易讀到,那也形同虛設。”因此,谷歌的任務就是“在保存、提供20世紀藏書的工作中”發揮最重要的作用。
至今,大約有1000萬冊的圖書已經被谷歌掃描數字化并予以公開。但是谷歌建立數字圖書館之舉,卻并沒有隨著被搬上網的書籍越來越多而得到人們的認可。相反,幾乎在谷歌啟動圖書館工程不久,美國的作家協會和出版業聯合會就起訴谷歌,他們擔心圖書貿易將會與音樂工業一樣遭受厄運。由于把無數絕版圖書免費放置在網上,數字圖書館的工程或許會讓出版商最終不得不關門大吉。
2008年10月,在與美國作家協會和出版業聯合會達成的一份庭外協議上,谷歌要為圖書版權登記支付1.25億美元,據此,作者和出版商在谷歌登記他們的出版物,每件將會收到60美元,以及63% 的收入—目前最主要來自廣告以及對機構和消費者的授權。
這個協議,也就是后來令中國作家大為光火的60美元和解協議。
但這份協議只是一個庭外的協議,并不是政府頒布的法規,因此不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媒體學教授Siva Vaidhyanathan認為谷歌乃至數字圖書館的麻煩還遠沒有結束。
他認為,圖書館數字化工作中知識產權問題已經凸現出來,如果谷歌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合理解決,那么受損害的不僅是谷歌公司一家,而是整個數字圖書的計劃,此前本來就由于經費原因而進展緩慢的微軟圖書館和歐洲圖書館計劃,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受阻。出版人克勒所說的“二十年之內世界知識數據化”也很可能成為泡影。
希伯來的先民建造巴別塔,渴望能夠憑借其了解真理,但最終半途而廢。在今天,建造一個永遠在線,隨時可供取閱的虛擬圖書館,無疑成為了數字時代的巴別塔計劃。如何讓這個龐大的工程不至于因為“版權”這顆松動的螺絲釘而功虧一簣,這不僅考驗著谷歌的智慧,也考驗著每個閱讀者的智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