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申報22項全部通過,端午、書法、粵劇等同時入選,已有26項入選,總數全球居首
端午、書法等22項日前同時入選“世界非遺”。昨日,文化部舉行專題發布會介紹,目前,全世界共有166項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以總數26項居首。
昨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慶善透露,中國已有幾個地區申請京劇作為本地區申報“世界非遺”的候選項目。京劇將在明年申報“世界非遺”,目前,此項工作由北京市文化局負責組織。
中國22項入選占總數近三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日前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第四次會議,審議并批準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其中,中國申報的端午、書法、粵劇等22項全部入選。此外,羌年等3項入選“急需保護非遺名錄”。
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副局長余興義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本次申報項目數量沒有限制。在所有76項入選“世界非遺”項目中,中國占28%。此前,“世界非遺”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個國家只能申報一個項目。今后,申報將每年進行一次,申報項目數量不限。
今年申報,“我們的項目從上午開始念,一直念到下午”,余興義說,只要有一個締約國否定,項目就不能通過。因此,會議期間,中方與締約國和大會組委會進行了大量的溝通工作。
國內PK“端午”勝“春節”
向聯合國正式申報之前,根據各地申報的項目,文化部組織了包括中國社科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機構在內的專家委員會進行了討論和投票。在討論到民俗類的項目時,專家們紛紛投票給了端午,而沒有選擇春節。
文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春節是“一個擋不住”的節日,從保護和發展的角度來看,端午應該更加受到重視。
此外,四年前,韓國申報“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級非遺”,引起強烈反響,國民強烈呼吁保護中國的端午節。雖然“江陵端午祭”是從我國流傳到韓國的,而且發展到現在也與我國的端午習俗完全不一樣,但是保護端午節習俗也成為了影響此次專家投票的一個重要原因。
“申遺”并非專利注冊
按照規定,申報非遺并不是知識產權、專利注冊,類似的項目一個國家申報成功了,其他國家還可以繼續申報。因為,不同的項目在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
文化部非遺司司長馬文輝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后將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以29個項目作為重點示范項目,制定有針對性的保護規劃,實施更加科學的保護。
此前,我國已有昆曲、古琴藝術等4項入選“世界非遺”。
- 鏈接
今年入選22項“世界非遺”
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南音、南京云錦織造技藝、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侗族大歌、粵劇、格薩(斯)爾、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熱貢藝術、藏戲、瑪納斯、花兒、西安鼓樂、中國朝鮮族農樂舞、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呼麥
此前入選4項“世界非遺”
昆曲、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以及與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
今年入選3項“急需保護非遺”
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 對話
“準備材料 專家20余天連軸轉”
中國非遺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表示,我國擬出臺法律保護非遺
“我認為,目前我們非遺保護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其實還是認識問題。我們要積極推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出臺。類似的法律在日本和韓國,幾十年前就有了。我們要抓緊。”
昨天,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慶善,介紹中國此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等22項非遺情況時表示,中國計劃出臺法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 特別關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新京報:我國國家級非遺項目有1000多項,此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為何選擇了端午節等22項?
張慶善:申報工作是由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提出申請的,文化部委托非遺中心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評審。
新京報:這次所有申報項目為何能全部入選?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