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公關舞臺,它是“斗法”場所,它是全民的狂歡……
形形色色的國外閱兵式
當今世界,每逢國慶日等重大節日,許多國家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閱兵式,以此來向世界展現一國的軍容軍威、提升國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強化國防教育。當然,通過形形色色的閱兵式,也能讓人們領略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魅力
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羅馬等國軍隊中就舉行閱兵式。每當將士出征前和凱旋后,都要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到了現代,閱兵更是作為一項極其隆重的軍事儀式,被世界各國廣為重視。通常來說,各國都是選擇在國家的重大節日時進行,比如國慶日。
法國:變身“國家公關”舞臺
自188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頒布法令,將每年的7月14日定為國慶日以來,閱兵式就作為一項傳統儀式,成為法國國慶日當天最重要的活動。因此,每到這一天,著名的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都會異常吸引世界的矚目。
法國的國慶閱兵不僅是全國總動員———幾乎所有的公眾人物都會受邀出席,同時更被提升為一場外交盛宴,許多國際政要都會受邀參加國慶閱兵。據統計,2008年法國國慶日時,法國曾邀請了7050位國際友人。今年的國慶慶祝活動即便在受經濟危機影響被迫縮減請客開支的情況下,法國仍然邀請了5000名外賓。因此有評論說,如今的法國國慶閱兵已然發展成政府的一場公關活動。
通常,國慶閱兵的目的都是為了展示本國軍力,不過法國在這方面卻也是獨具一格,常常邀請外國軍隊參加。比如2002年,是法國榮譽勛級制建立200周年,又是法國圣西爾軍校成立200周年,巧合的是,美國的西點軍校也成立于1802年。而當年的國慶日,又是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發生后法國的第一個國慶日。所以,那年的國慶閱兵式的主題就變成了體現法美友好關系。為此,美國西點軍校派出了160人參加,與巴黎消防隊有友好關系的紐約消防隊也連人帶車趕來參加法國國慶閱兵式。
2007年是奠定歐盟基礎的《羅馬條約》簽訂50周年,新入主愛麗舍宮的總統薩科齊遂在儀式中增加了“歐盟風味”,邀請歐盟其他成員國派兵組隊參加法國國慶閱兵式。當天首先亮相的“特色節目”是歐盟12星旗和27成員國國旗組成的V字形方隊,緊隨其后就是歐盟其他26成員國派出的小方陣。多彩的各國軍服、迥異的民族風情和各具特色的軍人風姿成了最大亮點。
2008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再出“創新”之舉———聯合國的藍盔維和部隊也參加了在香榭麗舍大街上的閱兵儀式。在法國特技飛行隊飛越觀禮臺和開場的空中閱兵式之后,地面閱兵式由聯合國藍盔維和部隊的兩個小分隊領頭開道,出現在以貴賓身份出席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眼前。
俄羅斯:與西方暗中“斗法”
閱兵儀式在俄羅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18世紀末,近代比較成熟的閱兵式誕生成型,當時的彼得堡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大型閱兵式。從19世紀開始,俄羅斯(前蘇聯)的閱兵大多在紅場舉行,紅場也因此成為俄羅斯重大歷史事件的櫥窗。而氣勢磅礴、場面宏大的紅場閱兵,也成為當今世界最受矚目的國家典禮之一。
蘇聯時期,將每年的5月9日“衛國戰爭紀念日”作為國家大閱兵的“法定節日”。閱兵式上,整齊劃一的行軍、威武有力的正步、隆隆駛過的鐵甲戰車、遮天蔽日的戰斗機群自不待說。而除此之外,紅場閱兵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東西方情報部門借助這個公開的國家典禮所進行的各種斗法。這是因為,武器裝備從來都是俄羅斯國慶閱兵式上的重頭戲。
二戰結束后,在長達幾十年的冷戰格局中,西方情報部門能夠窺視蘇聯軍力的窗口變得寥寥無幾。而要想搜集蘇聯武器裝備方面的最新情報,每年的紅場閱兵自然被看作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當然,最為西方情報界矚目的還是只在紅場閱兵時才偶爾掀開神秘一角的蘇聯的龐大核武器庫。因此每一次紅場閱兵,總能引起西方對莫斯科核武器的猜測和恐懼。
不過,西方的好奇心有時也會被蘇聯戰略欺騙單位利用,他們甚至將隆重的閱兵式打造成了施展精妙“詐術”的舞臺。雙方借助閱兵典禮而進行的暗中“斗法”,無形之中又給莊重威嚴的紅場閱兵增加了幾分精彩與神秘。
近年來,在俄羅斯每年舉行的閱兵式上,前蘇聯時期的傳統因素正在逐步恢復。蘇聯國歌、蘇聯軍旗、蘇聯紅軍著裝等都被刻意安排在了閱兵式上,可以看出,重拾蘇聯時期的輝煌正成為俄羅斯閱兵式的方向。
美國:實為“整肅軍紀”
在美國民間,長期以來就對大規模閱兵典禮存在著爭議,甚至在有些人眼里,閱兵式被視為是“舊大陸君主們的陋俗”。加之多年以來,美國在世界各地到處駐軍,并先后參與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所以也似乎無暇顧及閱兵式。因此,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后,美國便基本上很少舉行國家或國際規模的大型閱兵式。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們時常在慶典和紀念日舉行小規模的閱兵禮。
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西點軍校每年舉行的畢業典禮閱兵。每當舉行閱兵式時,學校通常都會邀請總統、副總統或重要官員、議員參加,當期畢業的學員們穿上正式禮服,舉著典禮用槍,組成校閱方隊通過主席臺接受校長和嘉賓的檢閱,這已經成為美國人對西點軍校的第一印象。
關于美國軍隊內部的這種閱兵傳統的由來,背后還有一個典故。歷史上,美國海軍曾經一度軍紀渙散,許多水兵在基地附近軍容不整,見到上司也不施軍禮,在各軍兵種中聲譽不佳。海軍當局苦思良久,最后決定把每周舉行閱兵式作為貫徹條令的一條重要措施,結果發現效果非常好,于是,從此便作為規矩沿襲下來。
印度:安保“如臨大敵”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每年閱兵儀式等慶典活動,也成了全體印度人尋求國家認同感和自豪感的聯系紐帶。不過,與法國威武莊嚴的閱兵儀式相比,印度的閱兵更像是一個老百姓的節日。除了少數幾個貴賓席外,長長的閱兵道兩旁會被拖家帶口的普通百姓占據,人們彼此呼朋喚友,現場氣氛非常熱鬧。
印度每年舉行閱兵儀式之前都對外公開售票,只要你愿意,只需花上幾十個盧比(1美元約合45盧比)就可以買票入場。每年1月26日,印度都舉行“共和日”閱兵(國慶閱兵)。
不過,印度閱兵儀式雖然對外公開售票,但政府對于閱兵式現場的安保措施卻是絲毫不敢大意。駕車行駛在馬路上,離閱兵地點還有幾公里,就可以感受到節日安保的緊張氣氛。大批持槍警察在街上負責指揮交通,一些沙袋堆起的崗哨也出現在重要路口,黑洞洞的槍口直指過往行人,如同大敵壓境一般。到了預先規定的停車區域,立刻便有四五名警察圍了上來,底盤、后備廂以及發動機艙都經過嚴格檢查后貼上封條。按照警方要求,手機、提包甚至是汽車中控鎖遙控器等均不得帶入現場,再經過一道近乎苛刻的貼身搜查之后,這才得以進入指定區域落座。
不過,在整個閱兵儀式進行當中,受閱的隊伍步伐及行列很難看到完全一致,簡直就是在大街上漫步,還有士兵離開隊伍與警戒線外的民眾握手聊天。閱兵場外的觀眾席上,更像是在看一場露天演唱會。
當然,除了世界上的一些強國、大國常常用閱兵來展示其強大的國力和尖端的武器外,許多中小國家也會用它來表明捍衛自己國家主權和權益的決心,甚至像盧森堡、梵蒂岡這樣的地緣小國也會舉行閱兵,不過這種閱兵更多時候則是被作為了一項吸引游客的項目。
魏岳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