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外星人?
8月25日德國《圖片報》爆猛料,披露2007年5月墨西哥農民捕獲并殺死的“外星嬰兒”的視頻及圖片。雖然該物體真假難辨,但宇宙中理應不止人類一種智慧生命體,我們對外星生命的探索還在繼續。
8月25日德國《圖片報》爆猛料,披露2007年5月墨西哥農民捕獲并殺死的“外星嬰兒”的視頻及圖片。雖然該物體真假難辨,但宇宙中理應不止人類一種智慧生命體,我們對外星生命的探索還在繼續。
日前澳大利亞國家科學周推出一項活動,名為“來自地球的問候”(Hello From Earth),向外星人發送短信息。該活動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密切協作下,將地球人的問候發送到外太空類地行星葛利斯581d(Gliese 581d)。這是今年國際天文年活動的一部分,也是國際科技界的一件盛事。
近年來,隨著地外生命痕跡的不斷發現,與外星人(學名為“地外智能生命”,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進行聯系的問題,自然就擺在我們地球人的面前。
木衛二,目前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仰望天空,人類對神秘的宇宙一直充滿幻想:很可能存在外星人。古羅馬哲學家、詩人盧克萊修在其詩篇《物性論》中就指出,整個可見世界絕不是唯一的,我們必須相信在其他的星球上也有其他的人和其他的動物。意大利哲學家和天文學家布魯諾在名著《論無限、宇宙和各個世界》中也指出,“在無限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個的太陽和地球,在這些世界上住著生物。”現代天體物理學確證,地球人的出現是宇宙演變的結果。由于自然法則在宇宙中有普適性,導致地球人誕生的因素也會出現在蒼茫宇宙的某處。
宇宙中約有1000億個像銀河系那樣的星系;在銀河系中有 1000億顆像太陽那樣的恒星。1961年弗蘭克·德雷克提出了“宇宙文明方程式”,即著名的德雷克方程式N=R*×Fp×Ne×F1×Fi×Fc×L。其中 N是銀河系中的文明數量,R*是每年銀河系中誕生的恒星數,Fp是擁有行星的恒星比率,Ne是行星系中的類地行星平均數,Fl是類地行星中具有生命的行星比率,Fi是演化出智能生命的比率,Fc是能夠進行星際無線電通訊的智能生命比率,L是通訊文明的平均生命。根據該方程式,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估計,銀河系中存在的文明大概有100萬個,德雷克本人的估計數是大約10萬個。
近年來美國和俄羅斯科學家對來自太陽系或其他星系的隕石殘片進行研究,發現隕石中有低等菌類和細菌化石,從外表來看,這些生物體很像浮游生物,這些化石生物的年齡在60億至70億年之間,而地球的生命才50億年。“伽利略”號探測器考察木星的結果也曾令人振奮,其發現衛星木衛二的表面有巨大的冰山,冰層下蘊藏著海洋,而海洋中適宜的環境可以維持生命。美國科學家認為,木衛二是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地方,在水下火山口附近可能存在著微生物,甚至更大的生命形式。
由于世界多元性觀念的影響以及不斷發現地外生命的痕跡,近年來存在外星人的說法已漸成定論,這激發起科學家們探索外星人的極大熱情。目前,外星人研究不再是科幻故事而是一門前景誘人的學科——天體生物學(Astrobiology)的重要課題。
宇宙語,以數學為基礎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在外星人客觀存在的大前提下,必須與外星人進行信息交流。目前向外星人發送宇宙語言信息和實物信息是聯系外星人的兩種主要方法。
早在17世紀初,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伽利略就認為,數學語言是解讀宇宙語言的鑰匙。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深信,宇宙中的技術文明無論差異多大,都有一種共同的語言——數學語言。中國數學家和語言學家周海中在論文《宇宙語言:設計、發送與監聽》中指出,數學語言具有明確性、單義性、緊湊性、普適性、抽象性、邏輯性等特點,是星際交際的理想工具。
荷蘭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漢斯·弗羅登塞爾則精心設計了一種以數學為基礎的宇宙語(Lincos),靠發射不同波長的無線電波來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可以用短的無線電波信號代表數字,長的無線電波信號代表加減符號,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組合來表示不同的含義。
近日澳大利亞國家科學周推出的“來自地球的問候”的活動引起了全球天文愛好者的極大興趣,活動結束時已有澳、美、中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876人寫下了短信。留言人數排名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澳大利亞、美國、中國、意大利和俄羅斯。這些不超過160字的短信將于8月28日發往葛利斯581d。澳大利亞科學部長金·卡爾是第一位成功留言者,他在短信中說:“來自地球澳大利亞的問候。這些信息表達了我們人類對未來的夢想。我們想與他們一起分享那些夢想。”這些短信息也可以用數學語言設計。
也有科學家認為可以用圖像語言作為星際交際的共同語言。圖像語言是利用數字二元論(即0與1)作為代碼,把一幅圖像分割成許許多多的小方格(即分成許多像素),顏色較淺的方格用“0”表示,顏色較深的用“1”表示,這樣就把一幅圖像變成了數字信號,用無線電波發射出去。當外星人接到這個信號后,用白色方塊代替信號“0”,用黑色方塊代替信號“1”,就可以把電報內容轉變為圖像,根據圖像就可以知道電報的含義。
披頭士的歌也是“地球名片”
還有科學家認為,音樂語言也可作為星際交際的共同語言。俄羅斯心理學家伏·列菲弗爾認為:音樂是全宇宙的統一語言,地外智慧并非一定是生物物體,它可具有任何形態。現在存在這樣一種普遍的看法,即不同的宇宙文明之間的交流就像知識交流一樣。
列菲弗爾還舉了一個十分有趣的例子,一位科學家和一個九歲小學生交流時,如果談論高深的科學問題,肯定沒法談。但如果有一架鋼琴,他們就能通過鋼琴演奏樂曲來交流他們的喜怒哀樂。這說明當兩種文明在技術上和智力上處于不同發展階段,沒有交換知識的基礎時,可用相同的情感共鳴來交流,而交流情感的一種方式就是傳遞音樂信息。
2001年3月,科學家在烏克蘭葉夫帕托里亞天文臺將一些音樂語言信息發送往圍繞大熊星座中47Uma恒星旋轉的一顆行星。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獻給外星人的首場“音樂會”。美國宇航局(NASA)也曾通過西班牙馬德里的巨型天線,向距離地球 431光年的北極星發送英國披頭士樂隊的名曲《穿越宇宙》。
人類不但用無線電波向外星人發送信息,而且還使用“瓶中信”的方法向外星人發送實物信息。例如,1972年 3月至 9月,美國曾先后發射了“先驅者 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 1號”和“旅行者 2號”四艘宇宙飛船到太空,每艘飛船都帶有實物信息。
兩艘“先驅者號”飛船上都安裝有一個金屬板,它可謂是地球人送給外星人的“名片”。金屬板的左側刻有太陽系的圖案;右側刻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圖像,男人在招手致意;下方刻有太陽及太陽系九大行星的編碼。在兩艘“旅行者號”飛船上都裝有送給外星人的“郵包”:一個圓形鋁盒,里面放著一張鍍金視聽光盤。讀取光盤數據的說明寫在鋁盒的蓋子上。光盤上收錄了 115張圖片,介紹了地球文明最重要的一些資料 (如中國萬里長城、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式等);錄有地球人用 55種語言向外星人發出的簡短問候;存有 35種聲音信息;還有地球人的音樂文化(如巴赫的作品、爵士樂、中國名曲《高山流水》等)。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來自宇宙的回復了。
文·陳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