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0日,據悉,中國教育部近日就剛研制的《通用規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44個漢字的新寫法引起網友反對聲一片,認為此舉純為“折騰人”。(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筆由“橫”變成“提”;“唇”字的廠字頭由半包圍結構調整成上下結構,“親”“殺”等字底下“豎鉤”改為“豎”......)。中新社發 劉君鳳 攝
中新網9月2日電 9月2日晚,中國教育部網站刊登《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征求意見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情況通報。通報稱,《通用規范漢字表》自2009年8月12日起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至8月31日結束。公開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社會各界人士發來的電子郵件、信函、傳真總計2912件,其中大部分認為44個漢字字形“不宜輕易改動”,主要的建議集中在字形、補充用字和異體字三個方面。
為了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適應信息時代語言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研制了《通用規范漢字表》。為確保字表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通用規范漢字表》自2009年8月12日起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至8月31日結束。
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對字表公開征求意見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8月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公告,正式集中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同時召開工作會,部署各級語言文字工作機構、語委委員單位和相關部門開展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公開征求意見期間,《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征求意見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專門力量收集社會各界通過電子郵件、傳真和信函發來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關注和收集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各類媒體反映的意見和建議。各級語言文字工作部門也通過召開座談會、向專家學者及應用領域代表發函等多種方式廣泛征求意見。
字表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從專家學者到普通民眾,從中小學教師到在校學生,從現役軍人到離退休干部,各界人士踴躍參與,積極建言獻策。學界專家主動召開會議,提出意見和建議。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一些海外人士也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公開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社會各界人士發來的電子郵件2688件、信函157件、傳真67件,總計2912件。許多人士還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提出了大量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從公開征求意見情況看,社會各界一是對字表公開征求意見的方式予以充分肯定,認為這是黨和政府堅持“問計于民、問道于賢、政務公開、傾聽民意”的生動體現。二是肯定字表的意義和作用,認為字表是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滿足信息時代社會發展和漢字應用需要的重要規范,字表的研制和發布有利于漢字的規范與發展。三是從立足國家文化建設和信息化發展,著眼國家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結合工作和生活需要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針對性強、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社會意見和建議主要集中在字形、補充用字和異體字三個方面的問題。
關于字形問題,44個漢字字形微調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大多數意見認為字形微調會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使用習慣,將給大眾用字造成麻煩,擔心影響學生學習、考試和增加社會成本,認為不宜輕易改動。
關于補充用字,要求補充用字的意見和建議占有很大比例,要求補充的字主要是姓氏、人名、地名、科技術語等方面的用字,大都是在語料庫和許多渠道中難以收集到的社會用字。比如: (外“門”內“合”)、 (上“亠”下“思”)、𣬂(上“比”下“干”)等字。
關于異體字問題,多數意見贊成字表恢復51個異體字,認為符合社會用字實際需要,比如“喆”、“淼”、“仝”等字。
此外,不少人士還對繁簡、字量和字級、字表體例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征求意見工作領導小組稱,此次20天的集中公開征求意見工作時間雖然不長,但對今后字表的增補取舍、修改完善將起到重要作用。為此,我們向長期以來關心字表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向征求意見期間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的各方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公開征求意見結束后,我們還將采取多種形式,繼續征詢各有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秉持尊重和虛心的態度,仔細整理,認真研究,充分吸收,努力制定出一個充分體現民意、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字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