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專家認為沒有必要把傳統節日和外來節日對立起來——
七夕節和情人節可以“和平共處”
8月26日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七夕節。有人稱這個節日為“中國情人節”“中國愛情節”,并呼吁要用七夕節來抵御西方情人節的“入侵”。對此,民俗專家表示,這兩個節日不應“水火不容”,完全可以“和平共處”。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認為,牛郎織女的故事美麗、圣潔、浪漫、迷人,愛情觀忠貞不渝,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傳統,但想用它來抵御外來的情人節并非易事。
馮驥才解釋說:“中國人與牛郎織女傳說的聯系中斷久矣,它很難被當代中國的年青一代接受與認同。何況,支持情人節的是市場,而且是全球化的市場。在商品經濟時代,商家一折騰,節日氛圍就有了,節日自然就流行起來。”
“有人擔心洋節會沖淡我們的傳統節日,但我覺得這種沖擊不是什么壞事。”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說,“如今,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正與日俱增。在世界各地,除了海外華人外,就連許多外國人不是也和我們一起過春節嗎?傳統節日和外來節日給我們的感覺不一樣,從這些節日中得到的東西也不同,就像春節永遠不會代替圣誕節,七夕節永遠不會取代情人節一樣。”
在采訪中,一些專家表示,中國傳統節日有它鮮明的內涵和文化底蘊,而洋節也有其獨特的魅力,不論是過傳統節日還是洋節,既滿足了人們心靈上的愉悅,也刺激了消費,對拉動內需可謂好處多多。因此,在節日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沒有必要人為地把傳統節日和外來節日對立起來,完全可以并存共贏。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也表示,用七夕節抵御情人節其實是對自己文化不自信的表現。七夕節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來抵御西方情人節,這兩個節日完全可以“和平共處”。
馮驥才表示,我們不應該拒絕洋節,那些外來的節日大大充實了我們的文化生活。然而,我們更不能丟棄自己的節日,在全球化價值趨同的背景下,傳統節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認同感的一道壁壘。面對全球化的浪潮,面對洋節的“入侵”,要教育國民在吸收優秀外來文化的同時,傳承光大民族的傳統文化。據新華社電 □周潤健蔡玉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