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0日,據悉,中國教育部近日就剛研制的《通用規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44個漢字的新寫法引起網友反對聲一片,認為此舉純為“折騰人”。 中新社發 劉君鳳 攝
中新網8月20日電 歷時8年打磨,由教育部收錄的8300個漢字的《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征求意見稿,日前終于面世。“琴”、“親”、“魅”等44個漢字的字形擬進行調整,此外,還恢復了51個異體字。此次意見征求將截至8月31日。
44漢字“動刀整形”
①“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筆橫變提
②“魅”的右部件和“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筆捺變點
③“巽(撰、饌、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筆豎彎鉤變豎提
④“親(櫬同)、殺(剎、脎、鎩、弒同)、條(滌、絳、鰷同)、茶(搽同)、新(薪同)、雜、寨”下部件“木”的豎鉤變豎
⑤“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橫折鉤變橫折
⑥“蓐、溽、縟、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圍結構改為上下結構
⑦“轂”的左下部件“車”上添加一短橫
緣起:“電腦時代”暴露不規范
目前,我國規范漢字的標準字形采用的是1965年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文化部聯合發布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但由于歷史原因,這套印刷宋體字形總體上統一,局部仍有不一致的地方。
在“前電腦時代”,由于各印刷廠的鉛字都是用銅模澆鑄出來的,這些微量的不同僅憑視覺不易察覺;而進入“電腦時代”后,字形的不規范情況就“暴露”出來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