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名人
名人,多半是指做出突出業績、受到人們推崇、影響很大的人物。當然也有做壞事出名的,那不是此文的意思了。編輯,千萬不能迷信名人。第一,名人也有因疏忽而出錯誤的時候;第二,名人也是“術業有專攻”,不見得門門精通,什么都懂。而編輯是為廣大讀者“把關”的人,一定不能迷信名人,不要以為名人就不出錯誤、就沒有疏忽的時候。
比如,《于丹〈莊子〉心得》一書,夠有名的了,已經印行多次,發行達200萬冊,但仍然有錯誤。正文第一個大標題“莊子何其人”就有語法錯誤。“何其”是程度副詞,表示“多么”的意思,不可以直接用在名詞前。可以說“莊子其人”,“莊子何人”,“莊子何許人”,但“莊子何其人”就不通了。
《文化讀書周報》是出版業一張很有影響的報紙。我很喜歡這張報紙,也很榮幸地在這張報紙上多次發表過文章。但它有一個小欄目叫《東零西爪》(見2008年3月7日該報第8版),就是“東鱗西爪”之誤,錯誤出在這樣一張有文化的報紙上,又是在報紙那樣醒目的地方,實在是很遺憾的事。
紀連海《點評乾隆名臣》一書,講到《四庫全書》,一部書中年代前后矛盾,實在太粗糙了。
第115頁:“《四庫全書》……其編纂始于1772年,1881年第一部《四庫全書》抄錄完成。1884年《四庫全書》編纂工作完成,共計抄錄了七部。”
第167頁:“《四庫全書》……從1773年起,至1782年初步完成,共經歷了十年。”
前者說《四庫全書》從開始到完成前后經歷了一百多年。后者說,共經歷了十年。何是何非?
只要我們查一下工具書,就一清二楚了。
《辭海》說:“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館纂修,經十年完成。”
《中國歷史大辭典》說:“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設四庫館起,至五十二年繕寫完畢,歷時十五年。”
顯然,書中115頁的三個年代都是錯誤的。
我們看毛澤東正式發表的詩詞手稿,也有錯字。比如“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梁再現”,“粱”寫成了“梁”。“把酒酎滔滔,心潮逐浪高”,把“酹”寫成了“酎”。還有《沁園春·雪》在《詩刊》發表時,詞中也有筆誤。詞中“原馳臘象”一句,周振甫先生認為應作“蠟象”。“蠟”,色白而凝重,用以形容雪原,好像白色的象群在原野上馳騁。周先生向《詩刊》主編臧克家征求意見。臧克家先生認為有道理,同意將“臘象”改為“蠟象”。
不要迷信名人,就是不能因為某位作者是名人、大名人就放棄對書稿的審核和把關。也正因為作者——不論是什么人,有名無名,都可能有疏漏、有錯誤,所以才需要我們編輯的工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