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吞沒“故宮拉面”
“30元一碗”拉面館
不到一周閉門謝客
事件回顧
8月8日營業的故宮餐廳,因“30元一碗面價格太貴”被網友熱議,餐廳方面表示,這是綜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的價格。
最新進展
有游客前日發現,剛營業不滿一周的故宮餐廳日前閉門謝客,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不營業,前幾天只是試營業。故宮博物院經營管理處表示對故宮餐廳停業一事不清楚。
網友爭議
對于這碗貴價故宮面,網友議論紛紛,支持方認為在故宮吃拉面,吃的不僅僅是面,更是故宮的氣派。反對者口誅筆伐,認為某些人已經將世界文化遺產當成了賺錢的籌碼和工具,完全是“頂著傳承文化虛名、行壟斷謀利之實的偽文化”。
被網友熱議的“貴價面”就這樣靜悄悄閉門謝客了,它還會重出江湖嗎?它是被市場淘汰的還是被口水吞沒的?當初圍繞它的都是哪些爭議呢?
文/本報記者 劉麗琴
故宮 吃喝游樂場
文化之困厄遠不止一碗面條
故宮拉面這樣受關注,不僅因為開在中國第一景點,更因為之前開在故宮的星巴克咖啡被認為是“文化入侵”而被趕出宮。當初趕走星巴克的理由,首先,這種東西是舶來品。其次,小吃不登大雅之堂。還有就是賣得太貴了。如今星巴克走了,“故宮拉面”來了,除了不是舶來品,這碗貴價面還是沒有贏得人心。如果賣的是中國茶、中國豆漿,又會是怎樣?故宮里到底需要餐廳嗎?
《中國青年報》評論稱, 故宮這只巨碗最不應該裝的,不是星巴克,也不是拉面、手搟面、炸醬面……而是頂著傳承文化虛名、行壟斷謀利之實的偽文化。
猶記得2007年激辯星巴克去留的時候,很多論者實際上已經觸及普泛意義的商業對文化的侵蝕和威脅,比如有論者就談到:如果星巴克不宜留在故宮,國產品牌也不宜進駐。整一個豆漿店,難道就保護了傳統文化?星巴克小店黯然離開了故宮,而1400平方米的超大餐飲購物區卻粉墨登場。世事變幻的迅捷令人恍惚,卻也折射出某種悲傷的現實。當變味了的商業謀利沖動,偏偏以文化的名義大行其道時,被愚弄的不僅僅是社會公眾,還有真正的商業文化和傳統文化。這是一種雙重的傷害:既沒有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場原則,也沒有體現經濟對于文化有所不為的足夠尊重。更悲傷的是,在廣袤的大地上,故宮的被傷害、被侵蝕、被扭曲,遠不是最嚴重的。文化之困厄,遠不止于一碗面條。
30元一碗貴不貴
馬未都:你有不吃的權利,不要較真
對于30元錢一碗面,網友第一反應都是貴。去過旅游景點消費的人,對于這樣被宰的感覺都不陌生。不過,許多網友也表示寬容,認為餐廳畢竟開在故宮。文化名人馬未都前日在博客表態:首先,這是中國第一旅游景點,最近每天游客達幾萬人,這小餐廳總共才幾十平方米,坐不了多少人,如果便宜了,與蘭州街頭的拉面一個價錢,估計先是公安局不干,怕擠出人命;二是故宮餐廳是有租金的,不是開粥棚賑濟,餐廳董事長答記者問說“還要付故宮一定比例的提成”,加之故宮開餐廳要求特嚴,不能使用明火,這都加大了成本,再說他開餐廳的唯一目的是賺錢,不是創品牌;再有就是以前被轟出故宮的星巴克也不便宜,憑什么外國人能賺錢,我們自己人不能賺錢?
馬未都最后說,作為游客,心里應該清楚,這碗拉面分在哪兒吃,在故宮30元,在飯店20元,在小館10元,在街頭5元,在家中吃只要2元;故宮有30元一碗的權利,你有不吃的權利,誰離了誰也死不了,何必較真兒呢!
一位廣州網友稱,連長隆里的蘿卜牛雜都要15元一碗呢,更別說是在故宮這皇帝住的地兒。
打文化牌該不該
臺北故宮吃“翠玉白菜”一樣被質疑
為30元錢的價格賦予“文化”的理由,網友大多表示其可笑程度與小沈陽所賣的“蘇格蘭情調”有一拼,而旅游景點生造典故,硬生文化,某些地方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過度詮釋,以提升本地文化底蘊,這些或許都可以歸為“文化欺詐”之列。
小小一碗面條當中,能有多少“文化”因素?即便說,有些人在故宮吃飯,可能確實會產生一點對歷史的感慨,比如可能想到滿漢全席的奢靡,但并不代表這樣的文化就能附加到一碗面條當中。
臺灣資深記者宮鈴日前接受采訪時介紹, 在臺北故宮的大門口處,新開了一間由五星級飯店業者經營的高檔飯店,里面提供的餐點單價非常高,“我曾帶許多大陸朋友進去用餐,幾乎所有大陸朋友都認為,在那里吃飯是一場藝術的饗宴,飯店整體采用琉璃元素,整棟建筑物看起來就已經是個藝術品,里面的餐點更是采用翠玉白菜跟肉形石等著名文物的造型,變成真正的菜,精致可口。就算如此,也有人會質疑這是否就是文化?其實,如果在文化的基底上,讓每個消費的人不但花費了,奢侈了,還在文化的基礎上在心靈上有所收獲。只有精神與心靈層面上的收獲,才會讓人永恒難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