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學者易中天。 中新社發 張侃 攝
易中天魏晉風度,話筒砸得就是好!
我一向厭惡拿著話筒問這問那的主持人,很多問題都是主持人做節目前私下預設,等著被問者進入他們的圈套。而且這些當上主持的人,還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巴結電臺領導當上去的,色相、錢財都有可能。因此,主持在我眼里不如住持來得實誠。
有媒體說了,砸話筒就有失學者風度,什么是學者風度?正襟危坐是學者風度?你們這幫沒境界、只會挑撥離間的蠢貨,我認為學者風度不在外表而在內心。嵇康赤膊打鐵,一身臭汗,有沒有學者風度?我看那個時候的學者,要能給打鐵的嵇康擦擦汗,那到真是提高自己學者身份的事,人家可是竹林名士。劉伶不穿內褲,在家睡覺休閑,友人拜訪,說劉先生,你為什么不穿內褲啊,多難看啊,劉伶說,我以天地為樓宇,屋子為內褲,請問你這個冒失鬼,跑我劉伶內褲里來做什么?
按照現在媒體的觀點,劉伶和嵇康都是不注意形象和沒“風度”之人,比砸話筒不知道“沒風度”到哪里去了。但是,我要奉勸這些媒體人,多讀讀書,風度一詞是從哪里來的,就是從魏晉而來,就是從竹林名士身上而來,瀟灑、不受拘束、甚至偏激,恰恰是他們的優點,這些正是他們的風度所在。風度在氣質,在舉動,在內心,而不在外衣!因為世人太假,唯他們真,真性情,真就是風度!掩飾性情只是“態度”,根本不和風度在一個境界之上。
很多媒體都是“操蛋”的人,這話不是我說的,是馮小剛說的,有記者挑撥馮小剛和張藝謀陳凱歌三人的關系,當時他們三人都在一個現場做節目,馮小剛對那個挑撥的記者說“你這問題不是操蛋么!”,我就覺得馮小剛實在,有魏晉名士之風,不掩飾,要是馮小剛來句“嗯,記者朋友,這個問題要待我查閱眾多典籍,仔細研究一番之后,寫出論文才能回答你”,那我肯定覺得馮小剛是虛偽的,立即關了電視,也再不會去看馮小剛的電影,現在因為馮小剛對記者說了句“操蛋”,我決定這輩子,馮氏電影我全部要看!其實,馮小剛的“操蛋”兩字,就把這些“看客”記者,在人生里不買票,還想看虎斗的丑惡嘴臉,概括得一清二楚。
部分媒體,是缺乏道德的媒體,最喜歡的事就是隔岸觀火,煽風點火,以增加自己的受眾面和下載閱讀量,媒體人是可以為了眼球率而不惜任何代價和手段的,所以香港叫狗仔隊。哪個文化人出事,媒體就煽風,就挑唆。因為他們知道文化人是強勢人,但也是弱勢人。
二
我一句話就能點到問題的實質,權、錢、名,其中權是力,所以叫權力;錢是財,所以叫錢財;唯獨名,名叫什么,名叫名氣!是氣,是氣體,中國人的語言是相當智慧的,氣是什么?是看似有,其實還是無的東西。所以媒體就敢捏,敢整,要是有權者,即使他是貪官,你要報道他,在他在位還沒被中紀委雙規倒臺的時候,你們這幫媒體人還是只敢沉默不語!因為你們知道,貪官在沒倒臺之前,手里還有“力”,還能馬上打電話給你們媒體領導,叫你失業回家喝粥去。
所以易中天、余秋雨都飽受欺負。比如余秋雨先生,沒事之前,他周圍一幫人真是前呼后擁啊,一有點小事,就紛紛作鳥獸散了,真是一幫小人,余秋雨先生經常說的小人,也先別向社會尋找,名人身邊的朋友往往都是小人,等余秋雨捐款到帳,媒體制造出來的危機一過,很多余秋雨先生周圍的小人又該圍上去,拍拍余先生的肩膀“啊呀,余先生啊,您受苦了,我們早就知道你能走出這個事件的啦”,一幫小人!我要是遇見這些人,我就不是砸話筒了,不是罵他們小人了,上去就兩耳光,讓你們滾蛋去吧,別再來巴結我,跟分吃季羨林似的。
易中天先生砸個話筒怎么了,要是我,就砸向這些狗屁不通的主持,把他們砸到寺院去做住持去。砸話筒還壞了話筒呢,砸人我能讓他疼個半個月,做不成節目,長長記性。
我為什么上次要幫余秋雨說話,這次要幫易中天先生說話,因為他們兩個都是我值得尊敬的人。我是余秋雨的支持者,我也是易中天的支持者。其他學者我不是結交不上,恰恰是因為我看不起他們,我不愿意理會他們而已,我宋浩浩贊人也不是隨便贊的,正如我罵人也不是隨便罵的!而易中天和余秋雨兩位先生,他們也都用實實在在的人格力量,感動過我,他們的境界,遠非你們這幫媒體挑釁者可比。
三
去年我在蘇州,為了宣傳我的故鄉,把故鄉一個小島的名聲打出來,增加一下這個地方的旅游業績,讓老百姓受點實惠。我想到了和我在上海文藝出版社曾有一面之交的易中天先生,我半個下午寫成了《雙山賦》,直接用郵件,發給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郟宗培先生,我讓郟先生能否麻煩易中天先生給故鄉寫個書法對聯,郟宗培先生問清緣由,立馬爽快答應。他說,只是易中天先生此時還在福建,要等他來上海時才可以寫。我說沒有關系,我可以等,一兩年都可以等。果然,也是巧合,這個時候,易先生在上海工作定居的女兒,給易先生生了個外孫女了,先生要從福建趕來。郟宗培先生正好在此時和易先生說了我的事,易先生爽快答應,但是先生是從福建風塵仆仆趕來,身上沒帶文房四寶,怎么辦?郟社長就領著易先生從紹興路開車到了福州路,在上海福州路上找了好多地方,腿腳都走得酸痛了,才找到一個書畫文具店,花了900多元買筆墨紙硯,給我題寫了“放眼五湖四海,常懷一水雙山”的書法對聯。我呢,我此時還在蘇州工作,不能隨便請假,所以還沒出江蘇半步,想想看,易中天是怎樣的風范,他為了什么?還不是看著我的一份為故鄉的深情,我對故鄉無所求,易中天對我也無所求,完全是一份感情啊!我最后,在2008年元旦之前的新年守夜會上,一家子開車從蘇州趕至上海,和先生于上海書城見面,我給易先生的唯一回報,就是一個我托畫家兄弟黃無可,在北京宣武區琉璃廠買來三百元的印章而已,算下來,易先生為我這事還倒貼了600元錢!現在我請問,哪個有“風度”的媒體記者,愿意給我倒貼六百元錢?還送我幅價值連城——連著蘇州一座城市的書法?
你們的境界,遠在易先生之下!一輩子都趕不上!
隨后,我們一家和易中天先生合影,我帶的照相機不太好,而且竟然電池也不夠,走之前倉促忘了檢查了。但合影還是要的,易先生陪我們用另外朋友的相機照了很多相,以作紀念,先生足足站了2分鐘,最后合完影,我正尋思著要對先生說些什么的時候。讓我沒有來得及反應的是,易中天很有紳士風度地轉過身來握著我的手,微笑著對我們說:謝謝。
從這兩個謝謝里,我完全了解了易中天先生的人。我見過教授多少,天南地北,南大的,北大的,北師大的,復旦的,浙江大學的,都不少,那些越是沒本事的教授還越裝逼。越是有本事的教授,到往往越有名士風范,大將風度!所以,我瞧不起一般的教授,也正是這個原因。
再比如余秋雨先生,六月十號我和他在上海喝酒,先生只喝葡萄酒,我酒量一般,我只能喝啤酒。誰都知道葡萄酒的酒精度高,啤酒的酒精少,我站起來敬旁邊的余先生,我沒想到先生也馬上站起來,我摁住先生的肩膀,我說您坐,您是我的老師,余先生沒有坐,他也起身一飲而盡,喝完了。我當時感動地只是想流淚。我還能說什么呢?我有今天一點小得不足道的成績,我完全是通過看《文化苦旅》才陶冶了文學水平和審美層次。不然,我也和余先生秘書金老師說,我這輩子若沒讀過先生的書,也許只能在蘇州街頭開個小吃店,糊口虛度終生而已,那我的精神世界會異常空虛。余秋雨先生的著作,改變了我的人生,這個余先生也知曉。
四
我為什么要義無反顧地幫易中天、余秋雨先生說話。就是因為,我深深知道,他們這些名學者,都是有“名”無“力”,無權力之人,所以有的媒體就欺負他們,成幾十上百條地報道中傷他們。因為欺負他們,完全不會威脅到自己。我是行俠仗義之人,這輩子就是嫉惡如仇,你們這幫隔岸觀火的看客,該讓魯迅來罵死你們,要在明朝,應該讓朱元璋的手段來收拾你們。
易中天先生,余秋雨先生,這兩位都是感動過我的人,我是他們兩人的支持者,誰也別想搞倒他們。我說過,易中天先生是當代研究三國史和先秦諸子思想史的第一學者,余秋雨是文化散文的開山之師,他們是中國文化傳承的左膀右臂,他們都把學問做到了化境,化成了彩云流水,是文學界的化學家,這是當代最高的境界。他們兩位,讓民間百姓都很輕松地進入原本高深莫測的學術殿堂,兩先生皆是功德無量之人。朱維崢嫉妒易中天,朱大可嫉妒余秋雨,可是民間卻沒有誰記得這些“化”不出來的所謂學院派學者,憋屈型的學者。
我也說過,易中天、余秋雨、于丹、閻崇年、錢文忠等等這些學者,都是走出學院派如來佛手掌的學者,他們是強者,是秀于林者,當然難免不為人所嫉妒,但嫉妒歸嫉妒,不要用文革手段去整垮他們。
大境界之學者才能成為大境界之宗師,易中天余秋雨兩位先生都做到了。
而如今,這些懷著各自目的,想要搞倒他們的看客小人們,就先從我身上壓過去罷!
(宋浩浩)
(轉載此文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