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早年給我的印象
在我年輕的時候,父親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一周之內從副教授升到了教授。在他當上副教授的時候,他給家里寫過一封信,只過了一周,他又來了一封信,說當上教授了,而且還當上了系主任。
1952 年,我到北京考大學,就住在父親那里,與父親的接觸開始多了起來。不過,那個時候,我并沒有看到父親搞研究。只見他整天開會,搞運動,早出晚歸,我看不到他那個人。雖然當時家里環境很好,有個書房,但沒看他做什么學術。他搞學問的高潮期,是從“文革”中后期開始的,而爆發期則是在80 歲至 90歲之間,除了在德國奠定他學術地位的那些年。
父親在“文革”中的自殺想法
那個事情,父親其實策劃已久,安眠藥準備好了,服藥的地點也在圓明園選好了,把存折、糧票也早早交給了我嬸祖母和媽媽。但就在他準備出門去實施這一計劃的那天早上,一群紅衛兵涌上了門,并把全家人都逼到了廚房里,然后那幫紅衛兵就在屋里進行抄家。 等到紅衛兵折騰完走了,父親就想,像這樣的恥辱我也忍受了,還有什么不可以忍受的呢?于是,自殺的念頭一下子煙消云散。
那時,學已經不能教了,父親就決定進行學術研究。他是把這作為斗爭的一種方式。另外,他對學業也有著不可舍棄的愿望,并對未來抱有很大信心。當然,我們只是知道他在做什么,但具體內容并不清楚,因為那個太專業了,我們沒有一個懂的。
家里人都是圍著父親轉
父親在家里基本什么也不管,像孩子上學,洗衣做飯等生活上的事情,他一概不問,只管搞他的學問。他的習慣,是定期給家里一筆錢, 100 塊、 200 塊,然后怎么花、夠不夠,他就不操那個心了。有時不夠花的,都是我嬸祖母、 母親去想辦法,也不去問他。但我覺得,他雖然在家里沉默寡言,但內心里什么都清楚,都有數,只是他不表現出來。
對于父親的生活習慣,并沒有覺得什么不適應。他習慣早起,因為那個時候比較安靜,當然他睡得也比別人早一些。他起床后,自己泡一杯茶,再吃上幾片饅頭片和幾粒花生米就可以了,也不去麻煩別人。
在我們家里,從來沒有爭吵過,因為所有人都讓著他,都圍著他轉。 對他,包括我嬸祖母,我母親,都完全是容忍的態度。這個,我父親肯定也感覺到了,所以,在他后期的文章中,他把容忍提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父子隔絕 13年究竟為了什么
從1995 年我的嬸祖母、母親和姐姐都去世后,我與父親之間的關系陡然緊張起來,及至決裂,在此后長達13 年的時間里,我們都沒有見過一面。 有人說,這是因為我與現在妻子的緣故。我現在的妻子,原來在我們家做保姆,伺候我父親,年齡比我小很多。但我說,這并不是根本原因。其間,有些人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導致我們父子之間產生了很多誤會。
我們父子在去年11 月重歸于好之后,父親曾問過我一句話:“你真的想毒死過我嗎?”我回答父親:“ 這怎么會呢?您相信嗎?” 父親說:“我不相信。”
父親不相信,怎么還會搞出這么個事情來?無非就是有人搗鬼,想實現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