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那些先生留給我們的博大遺產……
一位世紀老人,在前天從容走完了大德大智隱于無形的淡泊人生。
而在無數后來者心里,他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
季羨林。等同于國學大師。等同于文學大家。等同于百科全書。等同于世紀證人。
他卻淡然,兀自抱定一條座右銘:“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所謂寵辱不驚。所謂桃李不言。所謂人淡如菊。
與季先生并稱未名湖畔三雅士的張中行先生曾如此評說季羨林:“他有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
于是,當我們試圖梳理先生給世人留下的博大財富時,這三種“難能”,便提供了一種清晰的脈絡。
為人,先生說,不完滿的才是人生。
為學,先生說,我有優點的話,我只講勤奮。
為情,先生說,我極重感情,決不忘恩。
一生經歷驚濤駭浪,九十余載焚膏繼晷筑就十大學術成就。
而當先生自述所有這一切,卻始終能如此云淡風清,不能不令人更添景仰之情。
撫讀先生講述七十年前歲月的《留德十年》——
“我夢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個夢。”
再讀他歷經九十載滄桑而后言——
“我自認為是一個頗為敏感的人,我這一面心鏡,雖不敢說是纖毫必顯,然確實并不遲鈍。我相信,我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長達90年的真實情況,是完全可以依賴的。”
他不只是捉住年輕時的那個夢了。
他還用他的這面心鏡,用98載的時光,成就了他留給后人的“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以及那永不消逝的人格之魅。
麥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