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看見了余秋雨“含淚”的影子
這是很難邁過的一扇“門”,但余秋雨依舊步履輕松,6月22日,他做客鎮江圖書館“文心講堂”,暢談“生命因閱讀而寧靜”的同時,并不避諱這扇“門”。演講之后,在記者追問下,他更是以一句“他們亂講”,以及之后的侃侃而談,完成了他自“詐捐門”爆發以來對此事作出的首次正面回應。(據6月28日現代快報)
對待余秋雨,公眾現在似乎已經沒有什么話可以再說了,事情已經水落石出,余秋雨到現在為止還并沒有掏一分錢腰包,而現在人家不僅沒有半點悔意,半點羞色,甚至連解釋一下都覺得多余,這還要社會說什么呢?記得一部香港電影里曾有這樣一個無賴角色,動不動就是一句話?你能把我怎么著?我就調戲良家婦女怎么著?我就無賴了怎么著?以至最后被人打死了,還吐下一句遺言:我就死了你能怎么著?余秋雨從捐款建學校到圖書館,你能怎么著?從捐20萬到三萬圖書你能怎么著?到現在還是一分錢沒掏你又能怎么著?
但是大師總歸是大師,不會說出這樣的無賴腔不說,還倒過頭來把質疑批評的人教訓了一番,從字里行間讓人感覺到甚至是情深意切,“含淚勸告”: “我有一次發現,十幾年來一直在不斷罵我的人,他居然小時候是給父母賣掉的,我一下子就同情他了。他從小不知道自己的出身,不知道自己的年齡,什么都不知道。這樣的人當然可能小的時候沒有受到愛的澆灌,后來對他來說罵人比較習慣,這個影響他整個一生的話,很值得同情。他的起點搞錯了,至于為什么父母采取這個,父母也有父母的原因,也很值得同情。從這個意義上說值得原諒。”“現在罵我的人,都值得我同情。如果好好做事的人,怎么會有時間找一個認都不認識的人去罵?不可能,你們工作很忙,有時間去罵一個你認都不認識的人?嚴格講起來,他是一個文化下崗的人,完全失態……發表拿個稿費,很值得同情,下崗工人無處謀生,在吶喊,我們會打他嗎?”
看看,為什么那些人罵余秋雨?就是因為小時候遭遇不幸,心靈受過傷害,養成了“罵人的習慣”。就是因為那些人“下崗了”,“完全失態”,發表罵他的文章可以賺稿費,可以養家糊口。而余秋雨為什么沒有反擊呢?“有的時候武士不太好出手,就怕一拳把人打倒了,如果真的由我來還手的話,那分量就太重了”。所以“什么地震的問題,講捐款等等,你看我,我從來不回答”。這一番語言足以彰示了大家風范,其含淚的面容躍然紙上,你傷害了我,我一笑而過。我對你不僅原諒,還是充滿無比的關愛,因為你“也有妻子,有孩子,也有單位,有家庭”。言之切切,催人淚下。話語甚至比地震中的“含淚”還要令人“感動”,想必那些質疑余秋雨的人,批評他的甚至罵他的人一定會感恩戴德,痛哭流涕了。
但是盡管我們很“感動”,還是忍不住想請教余大師,人們常說沒有批評就沒有進步,現在社會上的批評聲音很多,各種媒體也都把批評評論放在重要的版面,就是公眾質疑“捐款門”也是為了追求一種事實真相,難道這些批評者都是從小受過挫折,養成了“罵人的習慣”?就是余大師本人這些年寫過的批評文章也不計其數,最近的還有余大師攜夫人掃墓,在路過安徽壽縣八公山時,對一家民營水泥廠開山打石,污染環境的問題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并呼吁地方政府要保護好八公山這個著名的文化重地,難道余大師也“下崗”了,需要發表文章賺點稿費?余大師對批評者“飽滿深情”“充滿愛心”,可是這些批評者似乎不需要,因為他們最需要的不是眼淚而是真相。最需要深情和愛心的要數那些地震災區的孩子了,但是我們的余大師卻盡玩太極。余大師,你這含的到底是什么眼淚喲?
(朱少華)
(轉載此文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