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身上那根“犬儒的刺”
單士兵
在一些寫作者眼中,加入作協,就等于拿了一本“文學執照”,獲得一分文學的權力與資本。這兩年,一些裸著肌肉涂著口紅的“80后”,就伸長脖子往作協衙門里拼命地鉆。
我原本以為,像金庸這樣馳騁文壇數十載的絕代大俠,是不會對跨進作協那道斑駁門檻產生興趣的。但是,俠士暮年,偏不甘于默然歸隱。金庸先生就是要踏進中國作協的廟堂之高,在里面拉過一把交椅,玩一次笑傲江湖。此前有說法是,金大俠將被賜予的“江湖名號”是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如果以這份榮耀粉墨登場,那又將是一種怎樣的風范?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一張武俠小說的英雄榜,讓金庸先生擁有一代武俠宗師的至尊身份。論實力與聲望,金庸加入中國作協,坐在“副主席”的交椅上,大抵是不會有多少非議的。想想吧,因貪腐落馬的原湖南郴州市委書記李大倫曾是湖南省作協成員,寫出“縱作鬼,也幸福”這樣荒唐之詞的王兆山是山東省作協副主席,披著青春偶像外衣的文壇抄客郭敬明也入了作協,相形之下,金庸這樣的大俠要擔任作協名譽副主席,當然是綽綽有余。
就像是金庸小說里的武林門派,中國作協不斷廣開門路吸納弟子,為的就是樹起振興文壇這面大旗。給人的感覺是,不論是正派宗師,還是邪派高手,都不會拒之門外,原則底線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為我所有,為我所用”。對于金庸加入中國作協,有的說法是中國作協主動拋繡球,也有的說法是金大俠主動示好。對此,批評家白燁說,“這是金庸和作協互相沾光的問題,他們相互需要。”我覺得,這話算是說到點子上,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其實,行走在草根江湖與權力廟堂之間的金庸,原本就不是什么超然遺世的大俠,在他身上就有一根“犬儒的刺”。
“犬儒的刺”一詞出自魯迅先生的經典語句:“蜜蜂的刺,一用即喪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則茍延了他自己的生命。他們就是如此不同。”年過八旬的大俠金庸,的確已經走進江湖的黃昏。當年香江邊上的那個劍指江湖,筆論時局的絕代英才,已經漸然隱跡于時代大幕的背后。就像我的口味,也已經從昔日金庸、梁羽生的江湖恩仇,轉向了梁文道、陶杰的公民論道。只是,金庸先生還像他小說世界里那些始終“不服老、不退位”的武林遺老一樣,固執地希望自己那面旗幟一直在風中獵獵飄揚。于是,盡管已是步履滯重,他仍然要到浙大任博導,到劍橋讀博士。這一回,他要把大旗插到中國作協的樓臺上,同樣也是為了“茍延自己的生命”。當然,與其說這是文學的生命,不與說是文學賦含的權力生命。
活到老,終究還是拔不出身上那根“犬儒的刺”,這是金庸的人生宿命。金庸先生可能欣欣然地走向了中國作協大門,但是他的背影卻有幾分蒼涼與悲愴。或許,這里面就有中國文化一種最深的毒。連這個在文學世界里不斷強調“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武俠宗師,也終究阻擋不住權力場的洪流,練不成免受“犬儒的刺”的金鐘罩。
大俠已去。走進中國作協衙門里的金庸老人,或許會偶爾彎身,但絕對不是在運氣發功,而是因為那根“犬儒的刺”也會給自己帶來一陣隱痛。
(作者為重慶時報評論主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