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于6月13日正式拉開帷幕,國家批準的發掘點在一號坑北部中段。隨著鐵鏟、毛刷的揮動,陶俑、陶馬、銅鏇、彩俑、彩漆木環等遺跡、遺物相繼面世,引起廣泛關注。
發掘 秦俑考古隊獲發掘資格
兵馬俑自1974年3月發現以來,國家文物局委托陜西省組織的秦俑考古隊共發掘出1000多件秦俑。在1989年和1994年,又先后發掘了三號坑的全部以及二號坑的局部。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2009年秦俑考古發掘面積為200平方米,同時,秦俑一號坑考古發掘的五年規劃也已獲批。
考古發掘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秦俑博物館考古隊隊長劉占成指著正在考古工地忙碌的考古專家們說,他們只有經過專門培訓并獲國家認可的考古發掘資格后,方可開展考古工地的日常發掘工作。
秦俑博物館館長吳永琪說,隨著秦始皇陵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急需大量的考古人員。為此,秦俑博物館一直在進行考古發掘團體資格的申報,于今年1月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參與了此次發掘工作。“這是秦俑博物館第一次以獨立資格組織考古發掘隊開展考古工作。”
難題 保證不褪色成攻關課題
按常理,兵馬俑是彩繪的。但在以往一號坑發掘出的兵馬俑因年代久遠,都已褪為淺色。如何在發掘過程中保證秦俑不褪色始終是考古人員攻關的課題。
真正讓考古專家棘手的彩繪保護問題出現在清理二號坑的彩繪陶俑時。由于陶俑已埋在地下2000多年,受到各種自然侵害,有的顏色層下的生漆底層已經老化,失去了與俑體表面的黏附力,出土5-6分鐘即翹卷脫落。
秦俑專家袁仲一說:“為解決這一難題,大家絞盡腦汁,商討出清理和保護方案:先用噴霧器噴水使俑上的覆蓋土松散,再用竹簽、手術刀輕輕剔剝,用鑷子夾小棉球清洗。清理一小片后,立即用針管將加固劑注入顏色層之間以防脫落。一個俑一般要經過八九個月甚至一年多的時間方可清理結束。”
負責此次發掘任務的執行領隊許衛紅證實了袁老的說法:“我們已具備了成功保存彩俑的技術。從13日的發掘情況看,彩繪漆木環和半身陶俑的大面積彩繪等遺跡、遺物的保存情況比預想的好。預計今后的發掘也會十分順利,彩俑的出土將為期不遠。”
破謎 秦俑歸屬之謎待解
根據已往的考古發掘資料,秦俑一號坑是一個東西向的長方形坑,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墻間隔,估計埋有約6000個真人真馬大小的陶俑。
專家推測,一號坑內秦俑有前鋒、有左右兩翼,中間是戰車與步兵相雜,其排列象征著宿衛秦始皇京城咸陽的矩形混編部隊———宿衛軍,并與二、三號坑的秦俑分屬左、中、右三軍,屬于軍陣。
然而,這一說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陜西師范大學教師劉九生認為,以“軍陣”陪葬違背中國人崇尚死后安寧的理念,“宿衛”京城也于史無證。
古建專家陳景元先生認為,秦俑是秦國宣太后的陪葬坑。
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趙世超說,或許,隨著土木結構俑坑的“打開”,可以解開秦俑及其俑坑性質的歸屬之謎。據新華社電
- 觀點
“百年后也難實現秦陵發掘”
秦俑考古隊隊長稱,秦俑二號坑今后也會再次發掘
本報訊 (記者涂重航)“今后的亮點還是在秦陵的發掘上。”昨日,秦俑考古隊隊長劉占成說,陜西省秦俑博物館考古部在今年年初分別成立了秦俑考古隊和秦陵考古隊,今后這兩支隊伍將逐步鉆探、調查秦陵陵區的陪葬陵。
但是,劉占成說,對于秦陵主體的發掘,估計會隔很長時間,因為技術問題,還有文物保護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估計一百年后都發掘不了。”
劉占成說,新成立的這兩支考古隊今后將逐步對秦陵陵區進行發掘,主要是秦陵的陪葬陵,其中兵馬俑也屬秦陵的陪葬坑。
目前,兵馬俑三號坑已發掘完畢。劉占成表示,前日,兵馬俑一號坑開啟第三次發掘后,未完成發掘的兵馬俑二號坑肯定會進行發掘,只是時間的問題。
秦俑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何宏說,今后對于其他兵馬俑坑的發掘也需要國家審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