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現代的神
——感受美國博物館文化
主講人:傅光明(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作家)地點:現代文學館
把文物當成神來膜拜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叫“文物,現代的神——感受美國博物館文化”。這句話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何慕文先生在講解時,不經意間說出來的,卻給了我深深的觸動。
何慕文先生的英文名字是Maxwell Hearn。說到中文名字,我覺得一些美國漢學家的名字都很有特點,包含了他對中國、對中國文化的深摯感情。費正清原名是John King Fairbank,他的中國名字是梁思成取的。這個名字取儒門剛正不阿,秉筆直書的治史美德之意。何慕文,名字里表現的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仰慕。
從何慕文簡單的一句“文物,是現代的神”,讓我感覺他是把文物當成現代的神來頂禮膜拜。單單這種文物觀念和理念,就值得國人借鑒和思考:我們對于文物、對于博物館文化常常是懷著怎樣的心理?我們在博物館中能體會到文物帶來的千年遙遠的震撼么?何慕文不單單把博物館看作是一個建筑場所,而是把里面收藏的所有文物都當成是一個又一個的神,不論書信、手稿、日記,還是圖片,一經收藏,便都是文物。懷著一份敬畏之心,一種摯愛親情,讓它勃發生命的活力,使其成為我們現在正經歷的歷史的一部分。由這樣的理念,我才慢慢理解了美國人對博物館的那種感情。近幾年我們的博物館建設突飛猛進,但是與投入巨資建成的漂亮外殼相比,我們的博物館意識還相對淡泊。
20美元的門票 給一美元也行
這里,我向大家推薦兩本書,第一本是段勇所著的《當代美國博物館》。這本書寫得非常好,我演講中有些材料和內容都引自這本書。
第二本書是由臺灣學者魯仲連先生主編的《自由的張力——美國博物館之旅》,它主要是對美國紐約、波士頓、費城、芝加哥、華盛頓、洛杉磯、舊金山60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藝術畫廊、劇院做導覽。翻看之后,有這樣的印象:除了國家公立的史密森尼博物院旗下的博物館免費,大多數博物館都收門票。平均是6美元,青少年免費。我們很多博物館是公立的,可能因為要把一部分門票收入用于員工的補貼,所以票價一時半會兒不會降下來。如果我們的孩子喜歡逛博物館,家庭還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啊!有意思的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門票,20美元,很高。但這是建議門票,如果你身上沒錢,又特想看,給一美元也行。門票帶有捐助性質。正因為這樣,參觀的美國人很愿意掏20美元的門票。
大都會一天接待5萬人
有兩個場景令我難忘,去參觀費城的獨立紀念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趕上了小雨。一到博物館門口,就看見幾十個美國人在臺階上舉著傘排隊。沒有人大聲喧嘩。據何慕文先生介紹,圣誕節期間,大都會博物館一天最多接待5萬人,平均一天1萬多人。段勇曾引用一位美國學者的話對美國博物館的服務功能這樣描述,“博物館不在于它擁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資源做了什么。”美國博物館協會1990年在解釋博物館的定義時,將“為公眾服務”作為博物館的兩大核心要素之一。它公共服務的基本項目包括:建議門票;大廳的咨詢處免費提供英法德日西意俄葡中等語音導覽。這里有很多義工,但當我說想要兩份中文的導覽,那個義工老頭兒非常高興地說多拿點。我們有些博物館就顯得小家子氣了。那些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義工,對所有參觀者都是那么的親切、和藹,顯示出“為公共服務”的博物館理念。
正如段勇所介紹的,每天中午12點是中國藝術專題導覽。在館長推薦錄音導覽中,館長親自用4種語言講解54件他最喜歡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藏品(展品)。義工導覽的導覽詞均由義工自己撰寫,并經業務主管審核,這樣既能發揮個性又能保持統一的水平。除導覽外,還有展廳、談話、演講、電影、音樂會等公眾服務項目。每年的七八月外,每周都有面向公眾的免費演講。博物館的業務主管、外來研究者、藝術史專業的學生定期在展廳針對館藏或特展的某一主題面向觀眾進行講解。每天有一到三個展廳的講解活動,每次約一小時,觀眾免費,博物館每次付給講解者100美元講解費。
每年9月到次年的6月,博物館舉辦由國內外著名音樂家演奏的系列音樂會和博物館業務主管及著名專家主講的藝術、建筑、音樂、文物系列講座,博物館每次支付演講者600美元,還負擔邀請專家的交通住宿費用。這也凸顯了美國的財大氣粗,國內博物館能有如此財力的恐怕不多。大都會博物館能做到,“每年結合新的陳列和展覽舉辦數次專題研討會或座談會,為博物館、大學美術館和其他領域的學者提供一個交流各自心得和研究成果的機會。”而且,它“還大致每個月在展廳舉辦一次周末的公共詩歌朗誦,展廳的永久陳列允許參觀者不用閃光燈和三腳架拍攝個人所用的照片。”
大都會博物館內有自助餐廳、酒吧、咖啡廳、公共大餐廳、董事餐廳、員工餐廳等等,總之,公共服務設施很多。了解到美國博物館的公共服務之后,我們能否感覺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
美國的博物館的文化還帶動起大學博物館系的招生熱,許多大學都設有博物館系。文物成為愛國、愛家的載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