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藝術家紛紛推出力作,紀念“5·12”大地震一周年
化災難為文化力量
“5·12”大地震之后,我國各地的藝術家們以最快的速度、最敏銳的藝術觸覺、最激動人心的文字和音符,創(chuàng)作出一部部作品,鼓舞了人心,高揚了精神,記錄了歷史。在大地震一周年之際,一大批文藝作品又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作品在深度、廣度、力度上更下功夫,更多地表現了民族的精神風范、道德情操、文化積淀和人文關懷,由于經歷了近一年時間的沉思和梳理,因而也顯得更具藝術的價值,更具思想的空間。
《一路尋找》:探索生命的價值
在剛剛拉開帷幕的第九屆全軍文藝會演中,有一部以“5·12”大地震為背景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武警政治部文工團的音樂劇《一路尋找》。
震撼人心的合唱、細膩感人的獨唱、動人心魄的舞蹈、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令人情緒起伏的舞臺布景,《一路尋找》在緊湊的發(fā)展中始終牽動著觀眾的心。當最后的大合唱響起時,在場的觀眾全體起立,眼里充盈著淚珠。音樂劇召喚的是生命的價值,喚醒的是大愛之情,一年前那驚天動地的時刻又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這部作品不但詞曲感人,劇情也耐人尋味。編劇王寶社過去以寫小品見長,這次改寫音樂劇,依照他的說法,是災區(qū)現場的沉重思索給他靈感。去年5月17日至6月底,他兩度奔赴災區(qū),行程5000多公里,采訪了2000多人,札記寫了10萬字。最后,他寫出的是一位軍醫(yī)與妻子、一位小學教師與男友,在危難時刻如何抉擇,在生死關頭如何對待愛情的故事。作曲孟衛(wèi)東,聞名軍內外的作曲家,他的音樂流暢優(yōu)美,朗朗上口,旋律過耳難忘,同時還兼具戲劇性,將獨唱、重唱、合唱巧妙布局,起伏跌宕。舞臺上的合唱氣勢宏大,有力烘托出現場的氣氛,讓觀眾感受到山崩地裂,感受到人群的焦慮,感受到災難帶來的巨變。至于這部戲的編導意圖,導演陳蔚歸納為:尋找生命動力,尋找人生意義,塑造當代軍人的價值觀,重建心靈的家園。
外表俊朗的男主角李煒鵬,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yè)的高材生,唱演功俱佳,別看才25歲,已經是音樂劇演出行當里的當紅演員,還獲得過文華表演獎。身為“80后”,他認為,《一路尋找》回答了人生的重大問題。女主角尤泓斐是來自中央歌劇院的知名歌唱家,舞臺經驗豐富,今年春節(jié)她在災區(qū)慰問中度過,所以深有體會:這部戲不是讓人再次感受痛苦,而是提煉了人的精神。
音樂劇《一路尋找》的音樂指揮、武警文工團團長鄭健說:深刻的思考是對災難的最好紀念,這是所有主創(chuàng)人員和演員的共識。
《人民至上》:展現抗災的過程
紀錄片是歷史的形象記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和安徽電視臺聯合攝制的《人民至上》就是一部展現“5·12”大地震抗震救災歷程的紀錄片,通過一個個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表現了大災之下噴涌的人間大愛。
這部影片在小范圍試映時已經深深打動了專家和觀眾,很多人淚流不止,大家還不約而同起立,獻上了真誠熱烈的掌聲。專家對影片的立意、結構、表現手法和營造的藝術感染力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國內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紀錄電影佳作。
“影片用全景式的歷史紀錄,細節(jié)化的人物命運刻畫,既為觀察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又積極引導了未來的價值建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在觀看了紀錄片《人民至上》后這樣說。
據《人民至上》制片人陸黎介紹,他們在救災中采集到大量第一手珍貴影像聲音資料,這次在片中首次呈現給觀眾。“這是我紀錄片創(chuàng)作生涯中,迄今為止最為百感交集,最為難忘的經歷。”總導演陳真說。
《永不放棄》:導演投資的話劇
銀行是儲存巨資的所在,災難來臨時這里會發(fā)生什么?進入市場經濟以后,這是人們非常關心的新問題。以謝映紅、閆星華《大震之后》、《危難中的亮色》等系列報告文學為藍本的情景報道劇《永不放棄》,是重慶藝術家的力作。故事以銀行抗震救災中的真人真事為主線,分鐵打的江山、英雄的姐妹、北川銀行的今天、硬漢康健偉、勝利六人行、尾聲等,展現了災區(qū)銀行人面對災難時的崇高品質。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支行行長江山在失去7位親人的情況下,率領職工連續(xù)數日在廢墟上尋找;銀行職工龔天秀,喝自己身上的血以延續(xù)生命,鋸自己的腿以自救,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白花分理處的6名職工歷盡千難萬險,將金庫庫箱運往安全地帶;銀行培訓學校的老師在搶救遇難同事、掩埋同事尸體后,帶領學員又踏上艱難的求生之路。
當舞臺背景在表演中間顯現真實照片與人物原型時,臺下一片唏噓。
“5·12”大地震及其救災的過程,本身就是震撼人心的歷史事件,因此,用真實的事跡組成情景報道劇,同樣可以打動觀眾,并且還可以在舞臺上留住一段歷史。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這是導演楊昕巍自己投資制作的一出話劇。
《驚天動地》:書寫英雄的史詩
解放軍是抗震救災的主力,八一電影制片廠創(chuàng)作出品的《驚天動地》是他們的形象寫照。
我軍某集團軍摩托化步兵旅旅長唐新生在通訊中斷,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毅然率領部隊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展開救援,奮力營救映川中學師生和羌寨溝被困群眾,成功化解堰塞湖險情和化工廠次生災害危機。這是《驚天動地》的劇情。電影以宏大的視角史詩般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抗震救災斗爭,再現了軍民舍生忘死的英雄氣概,生動刻畫了官兵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塑造了領導干部、教師、學生、醫(yī)生、科學家、志愿者、新聞記者的英雄群像。為了展示災難片特色,影片數字合成鏡頭多達500多個,創(chuàng)國產電影之最,營造了良好的視聽效果,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這部影片將于8月在全國公映。
四川作品:社會參與的結晶
“5·12”大地震發(fā)生在四川省,自災難以來,四川藝術家的抗震救災文藝作品最多,大量作品出自他們親身的體驗。其中,音樂舞蹈詩劇《不能忘卻的記憶》、民族音樂風情史畫《羌風》、音樂劇《未來組合2008》、交響合唱《生命》、舞蹈詩《震撼》、現代舞《春之祭》、曲藝劇《羌山兒子》、歌舞劇《大北川》等,深深啟發(fā)了人們對生命的思考,反映出災難中凝聚的民族精神和人間的真愛。
正因為災難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所以,這些作品都有全社會的熱情參與。《不能忘卻的記憶》、《羌風》為民營文化公司出品;《生命》由全省音樂家共同創(chuàng)作,川音交響樂團、愛樂樂團和川音聲樂系師生、教師合唱團、海星合唱團等一起演出;有些作品,還有許多農民演員和非專業(yè)院團的人才加入。
讓災難成為文化力量,這就是經歷了“5·12”大地震后的中國藝術家對待災難的態(tài)度。
本報記者 陳 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