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北京東部地區,近些年漸漸涌現出多處藝術家聚居區,以畫家居多的地方被稱作“畫家村”。其中“798”是藝術家們改造的舊廠房,“二十二院街”是CBD中的藝術街區,觀音堂是政府打造的畫廊街,草場地位于城鄉接合部。這些“村”里聚集了一批中外藝術家,尤其是青年藝術家,他們孵化著中國的當代藝術與文化創意及其產業。本報從今天起介紹幾個典型的藝術區。
“798”,是被賦予藝術內涵的3個數字。2006年,北京市政府將798列為首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2008年1月,798入選北京奧運期間六大游覽景點之一。
北京獨特的藝術聚落
“798”位于北京東北大山子地區,是原國營798廠的所在地。2002年前后,北京及其周邊的藝術家發現了這個建筑風格獨特且租金低廉的廠區。經過一撥又一撥藝術家的“開墾”,閑置廠房逐漸被改造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聚落。
清晨的798藝術區,銹跡斑駁的管道與“文革”時期的標語在晨曦中顯得寧靜而深遠,寬大的畫廊落地窗、一組組形態各樣的塑鋼雕塑,又一下子回到了現實,融入了時尚與新潮。
在高聳的煙囪、斑駁的廠房前,幾對新人正興致勃勃地拍攝婚紗照。在朝鮮萬壽臺創作社的中國畫專展上,一位游客在一幅“浪擊中流”為題的山水畫前神情專注忘我;在一場“讓藝術消失”為主題的故宮文物展覽中,一位老者抱肩而立,仔細端詳品咂;在798藝術創意廣場上,一位外國游客對墻壁上的涂鴉分外熱情,一路狂拍。
面對“798的藝術為什么能得到如此廣泛喜愛”的問題,朝陽區宣傳部副部長吳錫俊說,“798藝術區一開始就是國際性的,它確立了純粹的當代藝術主題,不需要任何語言轉換就能與國際文化接軌。”
在多元化轉型中成長
沿著798規劃整齊的大道走去,大型畫展在空曠而裝修一新的包豪斯建筑中自由展示,與藝術空間隔道相望的是酒吧飯店和時尚店鋪。
“798并不是世外桃源,成名后的聚眾效應帶來了商業元素的大量融入,大型畫廊、餐館、咖啡廳等商業形式吸引著游客們慕名而來,個體藝術家逐漸退出舞臺。”已經搬入798藝術區5年的世紀翰墨畫廊負責人林松說: “藝術聚集了人氣,人氣又帶來了畫廊。”
雖然一些藝術家的個人工作室由于租金上漲和環境嘈雜而選擇了遷出,但是“畫家村”的功能有了多元化的變化。798的藝術生態從最先的藝術家工作室、創作基地到后來的作品展示和交易場所,再到如今日趨休閑旅游化的發展趨勢,798的產業鏈和生長機制在不斷調整。
策展人田華豐認為:“既然798的轉型已經出現了,藝術本身就要商業支撐,畢竟是上層建筑,如果沒下層基礎,就是海市蜃樓。關鍵是怎么支撐,這才是要注意的地方。旅游中心也好,觀光地也好,都有一定積極作用。”
面對這種轉變,有人扼腕感嘆,但更多的人表示贊同。畫廊老板們認為:“餐館、咖啡廳的出現是798客流量不斷增多的必然結果,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參觀環境,這也是我們經營畫廊所希望的。”同時798提供了高端精英藝術創作進入民間的通道,普通游客對此也深感興奮。
走向世界的象征符號
如今的798藝術區影響力不斷擴大,客流日盛。
據798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歐盟主席巴羅佐、法國總統薩科齊、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等國際政要名流都曾造訪藝術區。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藝術區共接待國際政要名流到訪25批次。2008年僅奧運會和“十一”黃金周期間,園區到訪人數就高達70萬人次。
海內外也先后有200余家媒體對798藝術區進行過報道,北京也因此被國際上評為“世界城市TOP12”、“有發展性的20個城市之一”。英國當代藝術中心前任總監Philip Dodd說,“從倫敦,到紐約,到巴黎,每一個關心藝術的人都在談論798。”
798是中國當代藝術走向世界的象征符號。吳錫俊說:“毫不夸張地說,798藝術區已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新地標和中國當代藝術的展示和交易中心,并成為展示中國當代藝術文化發展的形象窗口。”
郭燕 姚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