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協和醫院的董炳琨、杜慧群和張新慶在查閱資料時,偶然在一本書上看到一份軍統局鄭介民上報給蔣介石的文件,文件日期注明是1946年5月22日。報告內容和傳說基本一致,從而證實了孫中山肝臟標本失竊的傳說,確有其事。馮玉祥一直痛惜自己沒有見到孫中山。他把孫中山請到了北京,可他自己卻在奉系張作霖的壓力下黯然隱退。一年以后,當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北上時,馮玉祥的軍隊成為他們在北方唯一可以信賴的盟軍。孫中山去世時,他的政治顧問鮑羅廷曾很感慨地說:如果孫中山先生能夠多活幾年,甚至幾個月,中國的局勢也許會完全改觀的。
正在東征的黃埔軍校學生也舉行儀式,悼念他們的領袖。周恩來宣讀了悼詞,他是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當孫中山逝世時,38歲的蔣介石正率領黃埔的軍校學生,東征惠州的陳炯明,以完成孫中山未了的心愿。這支只有數萬人的學生軍,成為一年以后北伐軍的核心。他們完成了孫中山多次北伐也沒有完成的心愿,打敗了北洋軍閥。
美國合眾國際社在1925年3月12日發出的電文中預測:在“共和國之父”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領袖的職位將由蔣介石繼承,因為他能夠掌控軍隊。合眾社認為,正在北京主持孫中山葬禮的汪精衛,是蔣介石最可能的權力競爭者。
孫中山已經安息,可他所領導的國民黨內部,卻開始產生了紛歧。國民黨的一群要員,借參加中山先生葬禮之機,在西山他的臨時陵墓前集會,討論如何對付國民黨內勢力日漸壯大的共產黨。1927年革命陣營分裂,國共兩黨分道揚鑣。孫中山去世以后兩個月,五卅運動爆發,工人與市民投入政治運動,下層民眾的政治熱情在國共兩黨的鼓動下,正在噴發出來。孫中山扶助農工的思想深入人心。
孫中山逝世時,運轉了近十年的共和政體已經磨損得面目全非,奄奄一息。廣州已經是黨治的天下,不再有非常大總統,也沒有殘缺的國會。北京城里,軍閥橫行,不僅沒有了國會,也不再有大總統。辛亥革命留下的民主政體,正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孫中山的去世標志了一個時代的終結。但由他孕育出來的,更強大的新生力量,將改變中國的命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