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小團圓》震蕩
今年2月23日,臺灣香港陸續出版了《小團圓》,內地版雖然4月8日發售,但許多人已通過各種渠道看到了港版,這本書引起兩岸三地的齊齊震動,宋以朗迅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此前,宋淇夫婦的關注度并不高。即使從2004年開始,宋家就與臺灣皇冠出版社推出了張愛玲的幾部遺作——小說《同學少年都不賤》、短文《郁金香》和散文《重返邊城》。
小說果然被大量的張迷對號入座,天涯社區八卦江湖里,一直有張迷發貼“雷嘆” 《小團圓》之八卦,其中關于張愛玲家中同性戀、亂倫戀等種種事情讓人大跌眼鏡,直呼這本書把張愛玲寫得太直白,破壞了張愛玲多年來如女神一般的形象。
而因張愛玲曾表示銷毀此書的意圖,宋以朗被打上了“背叛”之名。
聲討派中的代表人物、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張小虹,公開倡議大家拒買、拒讀、拒評《小團圓》,聊表對張愛玲寫作生涯最基本的敬意。
然而,更多的張學研究者表示了對宋以朗此舉的擊節贊賞。陳子善的態度比宋以朗更加堅決,哪怕這真的是遺囑,他也認為也應該發表。
既往的張愛玲研究都是基于一些少得可憐的公開文獻,資料最詳盡的竟然是胡蘭成的《今生今世》。無怪乎,張愛玲這么著急出版《小團圓》。
止庵是內地版的校訂顧問,他最早看到《小團圓》,看罷第一感覺就是——做張學研究的一些人要比較為難了。
《小團圓》有個特點,以女主角九莉的心理活動為主,對小說中大量出現的其他人物,只采取外觀的活動記錄。也就是說,這是一部記述大量張愛玲內心活動的小說,從中能看出她對這些人物的好惡。
這就給“張學”研究者們帶來一個難題,對于過去多年既有的文獻資料,是信還是不信呢?而回頭看《小團圓》,也不能完全當作張愛玲的自傳來看。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兩邊無法求證的狀態。
出書前就預料到會引起爭議的宋以朗,寫了一篇7000字的前言,放在《小團圓》書中。出版后,他未料到竟惹得如此大的震動,3月20日,他又在自己的博客“東南西北”上發表了《小團圓》的后記。把張愛玲的遺囑和部分手稿掃描了通通放在網上,供網友質疑。
在文章的最后,這個已經60歲的男子語氣激動地寫道,“看到今天種種坊間流言及激辯,再回想一下家父當年的顧慮,我只有啼笑皆非。對上一代來說,人言的確可畏,甚至可畏得會扼殺創作。現在的批評聲音,雖不足以令我畏懼,但已足夠令我明白《小團圓》若在1976年出版,張愛玲將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壓力甚至實際損失了。”
臺灣皇冠文化總編輯盧春旭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證實,小團圓的版稅將完全付給宋以朗,目前知悉宋以朗會在明年張愛玲去世15周年之際,捐出部分版稅給香港大學設立張愛玲基金會。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