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26日開始,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山東大學考古實習隊與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合作,對青島市即墨北阡文化遺址進行了第二次考古鉆探和發掘。記者 4月6日采訪了解到,在2007年第一次發掘的基礎上,此次又新發掘了四座周代墓葬,發現了成套的陶器及殉狗等,同時還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早期的二次合葬墓及“紅燒土”房屋遺址等。據介紹,本次發掘活動將持續到 5月底,力爭通過發掘和研究追溯和還原6000多年前先民們的生活狀態。
北阡文化遺址位于即墨市金口鎮北阡村北的高臺地上,從3月36日開始,山東大學考古實習隊和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的20多位專業工作人員已經在這里發掘了四座周代的棺槨墓。這些墓葬東西長約3.7米、南北寬約1.9米、深1.8米,葬具為一棺一槨。
雖然這次沒有在墓葬中發現青銅鼎,但發現了簋、鬲、豆、罐等陶器,而且還發現了殉狗的骨骼及牛的部分骨骼。山東大學的王芬老師告訴記者,殉葬狗是當時的一種社會風俗。雖然當時處于奴隸制社會,但隨著文明的進步,已經用殉狗來代替殉人。此外,還發現了周代人用來存儲糧食的窖藏遺址和丟放垃圾的灰坑。根據此次的發掘結果,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玉海認為這是一個周代貴族的墓地。
據介紹,北阡文化遺址主要經歷了兩個時代,除了周代的文化遺存,還有屬于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此次對大汶口文化遺址的發掘中,同樣發現了原本在膠東半島地區非常少見的二次合葬墓。林玉海介紹,在大汶口文化早期,還是母系氏族社會,人們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一個氏族,財產公有,沒有階級、貧富差別,后來氏族首領死了,就會把先前去世的同氏族人的主要遺骨如頭骨、股骨等挖出來同首領葬在一起。
此次還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時期最“豪華”的住宅——“紅燒土”房屋的遺址。“以前也發現過,但保存得不好,諸如墻體、門向等都不清楚,而這次發現的保存比較完好,門道、柱洞等都非常清晰。”林玉海介紹說,當時的人類用粗木和泥土混合物搭建出墻體和屋頂,再用火烘烤,直至整個房屋變成紅色,這樣不但有類似于磚的堅固程度,而且冬暖夏涼。
記者截稿時又得到消息,在對一周代墓葬的清理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一件青銅戈。
- 相關新聞
北阡文化遺址的第一次考古
即墨金口鎮是古萊夷地,經考古發掘證明,早在原始社會早期原始居民已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發現了南阡二里遺址、北阡遺址和孫家周疃遺址等3處古文化遺址。2007年3月到6月,專家曾對青島市北阡貝丘遺址進行了考古鉆探和發掘。此次考古發現的大汶口文化早期全部墓葬均為二次葬和遷出葬,這在膠東半島乃至黃河和淮河下游地區尚屬首次。發掘中還發現了一座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墓葬,發現了不少隨葬品。
(王法艷 趙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