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糾葛的母女關系
《小團圓》中除了女主人公九莉外,出場率最高、最能引起讀者關注的恐怕要數(shù)九莉的二嬸蕊秋了——由于九莉自小被過繼給了大伯,所以,她管親身父母叫二叔二嬸。九莉與二嬸的關系并不融洽,甚至隱約有仇恨的感情。許子東教授指出,張愛玲想寫的其實是她與母親黃逸梵的關系。“很奇怪,九莉的父親(二叔)又吸毒又納妾,對九莉動輒打罵,九莉對他卻沒有多少怨恨。對照一下張愛玲和她母親黃逸梵的關系,黃逸梵是位開明的家長,帶著張愛玲接受西方的文明教育,鼓勵她社交,可從小說中不難看出,張愛玲對母親的感情是仇恨的。”
許子東教授列舉了小說中的若干細節(jié)來佐證:其一,九莉曾對人說過“我想多賺點錢,我欠我母親的債一定要還的”;其二,蕊秋曾自作主張地賭輸了九莉八百元的獎學金,這件事讓九莉記恨了很久;其三,蕊秋從不在外人面前夸女兒漂亮。
對于第三點,許子東教授解釋道:“這其實是受傳統(tǒng)道德觀的影響,中國的父母很少在外人面前夸獎自己的孩子,認為這是必要的‘謙虛’,就像中國古代的男人稱妻子為‘賤內(nèi)’、‘拙荊’,也從來不會在外人面前夸獎妻子漂亮,因為他潛意識里就認定了這是屬于他的東西。但是對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會因此而記恨。”
在希臘神話中,除了俄狄浦斯的戀母仇父情結外,還有一個相對應的戀父仇母情結——伊利克特拉情結。張愛玲的作品中時有這種情結的表現(xiàn)。在她的短篇小說《心經(jīng)》中,描述的就是父女間除了親情之外的另一種隱秘的情感。《小團圓》中九莉對母親蕊秋的怨恨情感,是否也是這種情結作祟,對此,“張學”專家陳子善和著名作家王安憶均表示不方便探討。
密碼二 情史
親身經(jīng)歷融入故事情節(jié)
《小團圓》半寫家史半寫情史,主人公盛九莉與邵之雍的愛情正是張愛玲自身的寫照。張愛玲對《小團圓》的自我解讀是這樣的: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
倘若說《小團圓》要寫的是一場蕩氣回腸的愛情,這場愛情與張愛玲其他作品中的愛情的不同之處想必正在于,張愛玲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代入其中,使“盛九莉的愛情”變成了“張愛玲的愛情”。
許子東教授曾解讀“小團圓”這一名字的意味:“小說有個美滿的結局我們稱之為‘大團圓’,但在張愛玲的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愛情最后并沒有得償所愿,不是一個美滿的結局,所以稱之為‘小團圓’。”這恐怕也正與張愛玲道出的“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相吻合——那幻滅了之后還存在的“一點東西”就是不夠“大團圓”的“小團圓”。
隱私情節(jié)不可改只能毀
張愛玲將自己人生中的很多際遇寫進了小說,這些際遇可說是“隱私”。將“隱私”完全暴露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而且確如宋淇先生當時在書信中告訴張愛玲的:“一定會有人指出,九莉就是張愛玲……那時候,你說上一百遍:《小團圓》是小說,九莉是小說中的人物,同張愛玲不是一回事,沒有人會理你。”
宋淇的顧慮加上張愛玲的猶疑,足以使人猜測到,暴露在小說中的張愛玲的經(jīng)歷多少是有些不光彩的,或者說,是不符合正統(tǒng)的道德情操的。一如《小團圓》中關于家事部分的描寫挑戰(zhàn)了“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親情觀,《小團圓》中的情事描寫挑戰(zhàn)的恐怕就是傳統(tǒng)的愛情觀和婚姻觀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