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錢浩梁1934年出生于上海,父親錢麟童是上海新華京劇團麒派主演。1950年,從上海來到北京,以一出《林沖夜奔》得到主考周信芳的賞識,從而帶藝進入中國實驗戲曲學校研究班深造,系統學習武生戲。1962年選調進入中國京劇院一團。
《紅燈記》鼓師:錢浩梁調到中國京劇院,因為他這個青年有嗓子、武功好、有架子,那再提老早,他能翻跟頭,是個培養人才。那么到了京劇院,調到京劇院,我們就大力的來支持他、培養他。所以說從主要演員李少春、袁世海,就都培養他,領導上都培養他。
解說:領導的器重、前輩的提攜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錢浩梁很快將自己的B角李玉和演繹得惟妙惟肖。
解說:性格決定命運,李少春的倔強性格讓江青十分不滿,于是借故將其排除在《紅燈記》劇組之外。而對于言聽計從的錢浩梁卻十分賞識,于是錢浩梁作為B角在《紅燈記》中頻頻亮相,又在1964年第六期《戲劇報》封面上獲得了飾演李玉和劇照的刊載機會,開始走紅全國。
戴嘉枋:李少春是不是因為好像有的材料說他當時有的對江青提的意見,他也并不是,因為他作為一個非常有主見的藝術家,他本身又唱得很好、又表演好,他恐怕有的時候江青的意見他并不以為然。那么江青呢就是這東西就記在心里,那么像那個錢浩梁他屬于唯命是從的,如果說當年他全聽李少春的,那么現在他就全聽江青的,他比較俯首帖耳,恐怕有種種這些因素。
解說:1965年2月,《紅燈記》在南方巡演,錢浩梁一路擔任主演,獨挑大梁,轟動一時。隨著名聲越來越響,他的官運也開始亨通。1969年4月,在江青的安排下,錢浩梁當選為中共九大代表。1970年5月,錢浩梁開始參與國務院文化組對全國文藝的領導工作。
文革期間,李少春遭到批斗,甚至被叫去背糞桶。而他身處革委會要職的學生錢浩梁并沒有出面阻止。粉碎四人幫后,錢浩梁被隔離審查,他不再擔任文化部副部長。組織安排他回到了中國京劇院,但卻不能再上舞臺。
周瑛琦:1963年2月22號,江青看到了《紅燈記》的劇本,當時她認為這個作品很不錯,交給了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林默涵。林默涵呢就把中國京劇院的總導演阿甲叫來了,是1963年的3月的某一天,說你看看這個劇本能不能改成現代京劇。阿甲因此就開始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其中呢也有許多的收獲。我們看到《紅燈記》后來成為了被稱為現代京劇表現現實生活的一個里程碑,但同時對他個人來說,也是一切災難的開始。
《江青傳》作者葉永烈:阿甲的真名叫符律衡,他因為在延安時候就跟江青一起演戲,演《打漁殺家》,所以彼此也都很熟悉。所以江青第一次抓這個樣板戲的時候,就是第一塊樣板《紅燈記》,就讓他來改編。
解說:接受任務后,阿甲首先就全劇的基調,與林默涵及院領導張東川等進行了研究,認為《紅燈記》所表現的是無產階級戰士徹底革命精神,舞臺表演應該是一首悲壯的頌歌。于是大家一致決定,在創作中以壯美二字作為全劇總體構想。
劉長瑜:大師級的導演阿甲先生對這個戲的整體的把握、人物的這個安排、節奏處理,都是非常的優秀和精彩的。
解說: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阿甲因不聽首長指示,被定為現行反革命分子而被關押起來。1966年11月28日,江青在首都文藝界大會講話時,就指使人點名誣陷阿甲破壞京劇革命,是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
葉永烈:一個就是知道江青很多事情,所以說江青的一些歷史他都比較清楚。另外就是江青要他改,或者這樣改那樣改,也有時候他并不太聽話。所以江青后來就是對他,先是用了他,后來呢又批他。江青這幾句話呢很快就把他打下去了。所以說,《紅燈記》實際上是阿甲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他在京劇方面非常有功底。江青當時用了他,但后來又否定他。
解說:作為八大樣板戲的排頭兵,《紅燈記》的成功讓江青覬覦已久,因為這是她賺取篡黨奪權最重要的政治資本。而打壓阿甲,則是要他這個《紅燈記》的真正主要編導者親口承認《紅燈記》是江青抓出來的,自己則是破壞者。
《紅燈記》鼓師:她就認為,這戲是她導演,要把阿甲打下去。就這么個矛盾。阿甲那會兒斗不過她。
解說:開始時,江青通過她的一個親信向阿甲的夫人方華遞話,暗示只要阿甲在《紅燈記》問題上向江青就范,便可以出來工作。此事為阿甲拒絕。于是在被抄家之后又被趕到半間陰冷潮濕破舊不堪的平房居住。不只是阿甲,扮演李奶奶的高玉倩也被江青剝奪了演出的權利。
高玉倩:那時候我靠邊站的時候,就問他,高玉倩,誰讓她演的李奶奶。阿甲說,阿甲有點結巴,我、我、我。你讓她演的?你寫出來,這是你的罪行。等到江青那天晚上接見的時候,在工人俱樂部,玉倩,誰讓你演的李奶奶?我說我不知道,我哪兒敢說啊。我讓你演的,阿甲貪污了我的指示。喲,又是她的了。這個會剛完啊,那兒就又斗爭阿甲。阿甲不知道我頭天晚上江青接見我。誰讓高玉倩演的這個李奶奶?我、我、我。胡說!是、是、是。是江青,首長。阿甲也都糊涂了,昨天剛說的是他,這會兒又是江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