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的大陸訪問團拜謁中山陵。他將率團在南京、北京、上海三地展開6天的大陸訪問行程。 中新社發 孫翔鳴 攝
2008年5月2日,南京中山陵迎來眾多游客。據悉在假期第一天就有10萬人參觀中山陵。 中新社發 willis84 攝
到過南京中山陵的人都會發現,這里沒有為孫中山先生寫的墓志銘。
1926年3月18日,也就是在中山陵工程剛剛動工不久,孫中山喪事籌備委員會第23次會議作出決議:推定汪精衛寫碑文,胡漢民撰墓志銘文,吳稚暉作傳文,張靜江擔任記文。可是,過了將近兩年時間,碑文內容還沒有確定下來。1928年1月7日,孫中山喪事籌委會慎重研究后認為:“以總理之偉大,非墓志銘、傳記文字所能包括一切,致以不用為宜。”遂決定僅由譚延闿書寫碑文。
1930年3月7日,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第13次委員會議決定,總理陵墓碑刻字格式分三行:
中國國民黨葬
總理孫先生于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今天我們見到的孫中山的墓碑,高約9米,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雕琢而成,墓碑正面刻著的就是譚延闿所寫的碑文24個鎦金大字,碑文上方刻有國民黨黨徽。
不過,關于中山陵為何缺少墓志銘還有一種說法:
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兩年后,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即籌劃為孫中山營建陵寢。1929年春,中山陵竣工,聳立于南京東郊鐘山之麓。墓志銘本是由章太炎執筆寫就的《祭孫公文》。章曾有云:“論與中山先生交誼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銘惟我能勝,亦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為中山先生籌備處干事,并撰寫墓志”。
然而,由于章太炎平素常常斥責蔣介石的革命不是真革命而為后者深為忌恨。老蔣終以中山陵建筑總監的身份和黨國代表的名義拒絕使用章太炎撰寫的墓志銘。
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雖在,卻沒有墓志銘,不得已而將“天下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對此,章太炎憤怒地說:“蔣以個人好惡,竟寧使革命元勛之陵墓缺少碑銘,可憾也。” (惠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