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抗日志愿隊打響前戰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王楚英受英軍總司令胡敦的派遣,進入緬甸組建“緬甸華僑抗日志愿隊”并擔任英17師聯絡參謀。據說,當時印度英軍總司令韋維爾認為緬甸是英國的重要屬地,也是印度的屏障,如果日軍占了,將來英國還可以從戰后的“和會”上把它收回來。若是中國軍隊來緬甸,那么英國就無法趕走中國人。因此韋維爾最初拒絕中國軍隊入緬作戰,只是請中國派人入緬組建華僑抗日志愿隊。
這種背景下,王楚英被英軍選為駐英軍17師聯絡官,并奉命組建緬甸華僑抗日志愿隊,任指揮官。對于英軍為何選中十八九歲的自己,王楚英分析說:“也許他們是認為我年紀小,軍銜低,能夠成為傀儡。”不過,王楚英沒有給中國人丟臉,他組織起了一支數百人的華僑抗日志愿隊,在經過簡單軍訓后,1942年1月6日,志愿隊在毛淡棉破獲了日軍的一個情報站,偵破了日諜要炸毀英艦“奧馬哈號”的陰謀,保全了英第17師數千官兵的生命。
“當時的英軍17師師長史密斯稱我們華僑志愿隊是上帝給他們的厚禮!”王老說,就在那天凌晨,志愿隊在緬甸毛淡棉港口巡邏時,發現有兩名形跡可疑的人劃著舢板向英軍17師所乘的運輸艦靠近,隊員在水里將這兩人抓獲,并從兩人身上和舢板上搜出裝有引爆裝置的炸藥。“兩人交代他們是和兩名日本間諜從泰國潛入毛淡棉的,日本間諜派他們炸毀英艦和港口碼頭設施。后來這兩人帶路,將正在發報的日本間諜抓獲,摧毀了日軍的陰謀并解救了英軍17師數千官兵。”
1942年2月23日,英第17師被日軍兩個師團圍困在錫唐河東岸,當時河上橋梁已被炸毀,滔滔河水斷了退路。王楚英回憶說:“當時,英軍支撐不住,打算投降,我連忙找到史密斯,表示決不投降,一定要突圍。隨后,我駕駛裝甲車第一個沖向日軍陣地,在志愿隊的帶領下,英軍也緊隨其后突圍。這突然的襲擊,把日軍打得暈頭轉向,他們被迫后退七八公里。包圍圈被撕開一個大口子,英17師最后全部突圍。事后,英國政府授予我勛章,并發了10英鎊的獎金。”
傳奇老兵的幸福愛情
筆直挺拔的身姿,花白的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86歲的王老,仍保持著軍人的嚴謹儀容,神情卻謙和且平靜。“想了解那段歷史,我給你們講講。不要寫我的故事,沒什么好寫的。我只是個小人物。”一生的傳奇經歷,王老自己卻用“蒼白”來形容。
1949年,王楚英跟著國民黨部隊去了臺灣,來不及和妻兒告別。那時候,大女兒才剛剛出生兩個月。那個年代,這樣的情況很多,從此,夫妻天各一方。王楚英無法割舍對妻子的愛戀思念。1954年,竟然有了個機會。蔣經國派他去香港公干。到香港后,他想方設法與妻子取得聯系,妻子一句“你回來吧”,已經升為少將的王楚英毅然放棄高官厚祿、優越的生活,回到了南京。問及當年他的手下現都已當上了中將,自己卻在風華正茂的時候選擇了退出,回家與親人團聚,面對現狀有沒有后悔過,王楚英老人淡然地笑了,“從來沒有,我的家這么幸福,人生的幸福莫過于此……人生,真的不在于權不在于錢,而是在于不要為明天擔憂,不要為兒女們擔憂。”
其實不用說,老人的家里到處彌漫著溫馨:墻上到處掛著家人的照片,“這是我老伴年輕時的照片,那時候她才19歲噢,我們剛認識;這張是我大女兒小時候的,像個洋娃娃;這是孫子、孫女,現在都上大學了……”老人開心地在每個房間來回跑著,逐一介紹著。
回憶起與老伴的相識相戀,老人又笑了。“那時日本投降了,我們的司令部就在現在的大方巷江蘇省委第一幼兒園,原來是中山北路45號。有一天,我推自行車出門,她跟著老師從鼓樓那個方向過來,那個老師是醫院的眼科主任,和我認識,彼此打了招呼,我就提出請他們晚上一起吃飯。”王楚英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那時年輕……他一眼就對這個姑娘有好感了,吃完飯,有意識地請她留個名,一看,人長得可愛,字也寫得漂亮。老人起身從書桌旁翻出一本筆記本,“你看,這就是她寫的,字漂亮吧!”
文革中,王楚英曾經的特殊身份,自然為他和家庭帶來了災難。“他們說我是大老虎,活老虎,千萬不能放虎歸山,不敢把我下放到農村去。”王老哈哈一笑,這倒是因禍得福了,雖然在南京關黑房子,審查……但畢竟和妻子、孩子沒有分離。這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
時間就在平淡中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王老已經80多歲,相濡以沫的老伴在2007年8月23日睡午覺時突然中風,最近又躺進了醫院康復療養。“那天,她就睡在這張沙發上,后來我進來時,就發現她摔在地上了,身子不能動,也講不出話來,我急忙把兒女們叫回來,打了120把她送到醫院,現在沒事了,就是右腿不好動,痛得厲害,不大會說話了。”不過,老人說,就是這樣,老伴還像年輕時一樣,喜歡向他撒嬌。“前幾天忙,沒能去醫院看她,女兒跟我說,媽媽挺不高興的,連東西都不肯吃,問‘是不是因為爸爸沒來’,她說是的。”王老因此急急地跑到醫院,一看到他來,老伴就開心了,“我回到家,接到了她的電話,她大聲地喊我‘老伙計’。”王老高興極了。“老伙計”,是老伴對他的昵稱,由于老伴中風后說話困難,已經很久沒聽到這樣的聲音了。
王老現在的生活還挺忙,原本到了這個年紀應該在家看看書散散步,過過悠閑的日子。但他近年來也在致力于抗日戰爭的研究,特別是遠征軍歷史的研究。“像我這樣的見證者不多了,要趁著現在,把這些記憶盡量完整地留下來。”王老家里的電話熱得很,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電話又響了起來,老人耐心接聽了許久才放下來——一位遠征軍的妻子打來的。“她從別人那兒知道了我的經歷,想打聽知道不知道她丈夫當年的情況。”王老陷入沉思,良久,才搖搖頭。他經常接到這樣的電話,想尋找自己親人的線索,四川、東北的尤其多。“很多人都沒能回來,甚至都不知道葬在哪兒。有些認識,有些不認識。我只能把自己所知道的盡量告訴他們。至少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丈夫、父親,當年在那片土地上為保衛國家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目前一部反映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浴血奮戰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正在熱播,王老卻遺憾地告訴記者,他看不到這部電視劇,因為他患上了白內障,雙眼已看不太清東西。但老人卻依舊精神矍鑠,問及秘笈,老人爽朗地笑了,“用我老婆的話說,就是八個字:嘻嘻哈哈,傻里傻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